正文

第六章 儒家哲學(xué)的重要問題(5)

儒家哲學(xué) 作者:梁啟超


以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為例,下面說,“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赤裸裸的只是惻隱,不雜一點(diǎn)私見。這個例確是引得好,令我們不能不承認(rèn),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可惜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就沒有舉出例來。我們覺得有些地方,即如辭讓之心,便很難解答。若能起孟子而問之,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孟子??匆娚频姆矫?,沒有看見惡的方面,似乎不大圓滿。荀子主張與之相反。要說爭奪之心,人皆有之,倒還對些。那時的人如此,現(xiàn)在的人亦然。后來王充《本性篇》所引如商紂、羊舌食我一般人,仿佛生來就是惡的,不能不承認(rèn)他們有一部分的理由。孟子主張無論什么人,生來都是善的;要靠這種絕對的性善論作后盾,才樹得起這派普遍廣大的教育原理。不過單作為教育手段,那是對的。離開教育方面,旁的地方,有的說不通,無論何人亦不能為他作辯護(hù)。

因?yàn)槊献犹哒{(diào),太極端,引起反動,所以有荀子出來主張性惡?!缎詯浩菲痤^一句便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币遣煌ㄓ?xùn)詁,這兩句話很有點(diǎn)駭人聽聞。后人攻擊他,就因?yàn)檫@兩句。荀子比孟子晚百多年,學(xué)風(fēng)變得很利害。講性不能籠統(tǒng)地發(fā)議論,要根據(jù)論理學(xué),先把名詞的定義弄清楚。在這個定義的范圍內(nèi),再討論其性質(zhì)若何。“性惡”是荀子的結(jié)論。為什么得這個結(jié)論,必先分析“性”是什么東西,再分析“偽”是什么東西;“性”、“偽”都弄明白了,自然結(jié)論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性?《正名篇》說:“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迸c告子“生之謂性”含義正同。底下一句說:“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yīng),不事而自然謂之性?!北闶钦f自然而然如此,一點(diǎn)不加人力。性之外,還講情。緊跟著說:“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边@是說情是性之發(fā)動出來的,不是另外一個東西,即性中所含的喜怒哀樂,往外發(fā)泄出來的一種表現(xiàn)。什么是偽?下面又說:“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偽?!薄澳堋弊周髯佑米鲬B(tài)字,由思想表現(xiàn)到耳目手足。緊跟著說:“慮積焉能習(xí)焉而后成,謂之偽?!边@幾段話,簡單的說,就是天生之謂性,人為之謂偽。天生本質(zhì)是惡的,人為陶冶,逐漸變善。所以他的結(jié)論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p>

荀子對于性解釋的方法與孟子相同,惟意義正相反?!缎詯浩氛f:“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畢。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故枸木必將待隱括蒸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后利,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边@段話是說順著人的本性,只有爭奪、殘賊、淫亂,應(yīng)當(dāng)用師法禮義去矯正他。猶之乎以樹木作器具,要經(jīng)過一番人力一樣?!缎詯浩愤€有兩句說:“不可學(xué)不可事之在天者,謂之性;可學(xué)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边@兩句話,說得好極了。性、偽所以不同之點(diǎn),講得清清楚楚的?!抖Y論篇》還有兩句說:“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這是說??吭瓉淼臉幼樱欢ㄊ菒旱?,要經(jīng)過人為,才變得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