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素昧平生,且有著歷史的隔膜,現(xiàn)在萍水相逢,話從哪兒說起?那位將軍有著職業(yè)軍人的直爽性格,他單刀直入,詢問北京教授對南沙形勢的看法。王恒杰侃侃而論,引經(jīng)據(jù)典證明南沙群島絕對是中國的領(lǐng)土,任何外國人都休想打南沙的主意......那位將軍全神貫注,默默聽著,不時微微點頭。看來兩岸同根同源,無論何時何地,彼此的心都有相通之處。王恒杰索性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直截了當(dāng)?shù)溃?我這次來,就是憑著一個考古學(xué)者的良知,要搜集更多的證據(jù),去堵那些外國人的嘴巴。我堅信,歷史是不能篡改的,任何人想要篡改歷史,只能是白費心機。至于南沙的開發(fā),我認(rèn)為海峽兩岸應(yīng)當(dāng)攜手來做,也完全可以做到,將軍您說對不對?"那位將軍沒有直接回答,反過來問教授對那個在臺灣島內(nèi)鼓吹臺獨的民進黨怎么看,王恒杰一時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應(yīng)對這個敏感問題。他抬起頭來打量這間會客室,發(fā)現(xiàn)墻上掛著蔣介石、蔣經(jīng)國父子兩人的大幅照片,心里有了一點兒底,立刻笑著回答:"還是一個中國好,對不對?"將軍顯然很滿意這個答復(fù),笑著說:"王教授,您是第一個登上太平島考古的科學(xué)家,您這次要獲獎了啊。"
在太平島的考古,一切按照守島官兵的規(guī)章制度辦事。一位軍官檢查了北京教授的挎包,惟一的敏感物件是一臺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舊照相機,扔在臺北大街上大概也沒人愿意貓腰撿拾,根本無法隱藏任何的秘密。守島官兵還嚴(yán)格規(guī)定了考古路線,歸納起來就一條,不得接近島上的任何軍事設(shè)施。王教授風(fēng)趣地說:"這個,我是門外漢,你們就是給我看也看不懂。"在臺灣同胞的熱情幫助下,太平島考古收獲頗豐,連不大懂得考古的陳澤為都喜形于色。王恒杰在島上找到了漢代朱字壓印紋陶片、宋代青瓷片、明末清初的團鳳朵云殘片、東漢五銖錢等許多文物,所有這些都進一步證明了我國對南沙群島擁有不可爭辯的主權(quán)。他的這些考古成績很快引起國內(nèi)外的關(guān)注,新華社、中新社、港澳臺新聞媒體,還有美國紐約的《 世界日報 》,都相繼作了報道。
王恒杰在這里收獲的,還有守島官兵的那份情誼,讓他深深感到骨肉親情是萬里關(guān)山、滔滔海水無法隔斷的。他臨離島時,提出要跟守島官兵合個影,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那位將軍破例答應(yīng),守島官兵和北京來的老教授相擁在一起。王恒杰主動站到刻有"南疆鎖鑰"的那塊紀(jì)念碑前,這塊碑上刻有收復(fù)南沙群島的年號,那是一個永恒的時刻。反而是島上官兵擔(dān)心碑上有"中華民國"幾個字,于王教授本人有礙,不方便將這樣的照片帶回大陸。他們建議換個地點,避開這個敏感字眼。王恒杰鄭重道:"這是歷史,沒有這個,你們不會守在這里,我也不會來了。"這一席誠懇的話,把他們的距離拉得更近,體現(xiàn)到了那張象征兩岸同胞心連心的照片上。在離島的時候,島上官兵聽說教授還要去曾母暗沙,送了許多物品,餅干、飲料、香煙,把一條小舢板裝得滿滿的。小舢板走出很遠(yuǎn)以后,那位將軍又讓手下人拿了9套衣服送給教授,囑咐他漁船在海上無法洗澡,只好勤換衣服,穿一套扔一套。
陳在清的機動漁船載著教授,也載著臺灣同胞的情誼,向曾母暗沙駛?cè)?。?jīng)過8天8夜的航行,終于到了曾母暗沙,祖國的最南端,從小夢魂牽繞,王恒杰真想撲過去好好親吻一下這片湛藍(lán)的海水。老船長點燃香燭,灑酒碧波中,虔誠地拜了四方,祈求曾母娘娘和各方神圣保佑"國運興隆,南疆永固",也保佑他們能平安捕魚。王恒杰也燃起了香燭,代表包括太平島守島將士在內(nèi)的所有熱愛這片土地的國人向曾母娘娘致以敬禮。他們的漁船在曾母暗沙海域停留了7天7夜,捕魚的捕魚,考古的考古,可謂戀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