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山幾天,明居士會根據(jù)你的飲食習慣、口味,告訴你應該注意改善的地方。早晨他會倒一杯熱水遞給你,然后讓你站在屋檐下的欄桿邊,閉上眼睛,試著去聽一下風聲和鳥鳴。他說,如果你的心足夠安靜,就算一片鳥的羽毛落在山谷中那輕靈細微的聲音你也能聽到。我們站在屋檐下,水已經(jīng)喝光,也待了幾十分鐘,但還是沒有能聽到某種他形容的聲音。我們說聽不到,明居士就告訴我們,不要著急,排除心里的雜念,你就能聽到了。 從武當山來的出家?guī)煾纲澩骶邮康目捶?,他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紙上:晚上當你休息的時候,閉上眼睛,試著用心去聽一下周圍的聲音,包括風聲、水聲、鳥的啼叫聲,還有你自己呼吸的聲音、心跳的聲音。
用心去聽,這是所有事情的關鍵所在。用心,而不是耳朵。 如果你睡眠不好,可能是因為你心里思慮的事情過多,不能放下。放下了就安靜了,你能睡得很香。這就是住山的好處。 明居士和許多住山的人一樣,日常哲學就是安心做事,用心生活。比如建造院子,在過去幾年中,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忙這個事情。他充當了泥瓦匠、搬運工、挑夫、廚師、花匠等角色,這對他來說是很開心的過程。有時候有些急缺的木料或者石料,他就花費一整天時間想辦法從半山腰里搬運上來。花費的時間之多,以至于你會覺得不值得,毫無意義。不過這大約就是山中生活的奧妙所在,外界的價值評論并不會改變它的原有意義。 明居士在這樣的心態(tài)和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很順心地生活了十來年。每天在山里,時間會變得模糊而不清晰。早晨是春天,到了黃昏,你內(nèi)心的感覺可能就是夏季了。這種時間的體驗,只有住山才能提供給你。
關于時間的體驗,達摩祖師的公案最有說服力。 當年達摩祖師面對石壁,一心靜坐。終日只是默然面壁,長達十年之久。當他離開石洞的時候,據(jù)說坐禪位置對面的石頭上留下了他面壁姿態(tài)的形象。當他有所領悟,睜開眼睛,當下還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在山上的石洞中待了這么長的時間。 時間是住山者很少追問的。時間只是一種幻生幻滅的事物。 在這個山谷中居住的隱士,很可能已經(jīng)忘記了很多發(fā)生在以前的具體事件及其時間。明居士笑稱十年前的事情,有些真的已經(jīng)忘記了。 半山腰上有個泥土房子,旁邊的那片蘆葦叢中有一條路,據(jù)說是通往蓮花洞的。那片極大的開闊地面上,長滿蘆葦、菊花,幾間泥土砌的小屋,一直都沒有人住,主人大約是去了更遠的山洞。
在這附近,住著一位譚道長。譚道長年紀已經(jīng)很大,但還是自己劈柴、種菜。他自己種了一些蘿卜、土豆。和明居士一樣,譚道長的生活主要也是依靠自己的勞作來維持。我們遇到他的時候,他正在院子里砍柴。 這就是住山人的日常時間觀,他們有時候去了深山待上很長一段時間,回家來的時候可能已經(jīng)到了下一個季節(jié),或者第二年。明居士也有這樣的走訪經(jīng)歷,但現(xiàn)在他大多是住在自己的院子里。 住山的時候,他用不少時間去朝拜或者漫游四周的群山。和所有的住山人一樣,這周圍的山基本上都有他的足跡。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種詩意與單調(diào),孤獨與充盈之情皆有的生活。在生活沉靜的表象下,是對于這座山的深沉的領悟與愛。在與世俗社會隔開的山谷中,他們在白云深處尋找自己內(nèi)心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