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埃勒里·奎因的推理藝術(3)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作者:(猶太)埃勒里·奎里


埃勒里系列引入這一概念是在1933年的《孿生之謎》中。小說中的臨終留言向讀者揭示了這種手法的不確定性。死者被發(fā)現時在他的手中抓著一張被撕了一半的紙牌。這張牌是否在暗示什么,這是不是死者的臨終留言,抑或這是兇手故布疑陣,甚至有可能這是第三者所為,那么這又是意欲何為。臨終留言在幾篇奎因的早期短篇小說中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有胡子的女人》中,被害人臨死前在一個女人的肖像上畫了胡子從而指證兇手。在《玻璃圓頂鐘》里,受害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來的線索更為巧妙而復雜。臨終留言被引入早期小說后,直到五六十年代才再次出現,在《臉對臉》中,死者的臨終留言成為埃勒里分析的主體,將讀者耍得團團轉。

其實臨終留言并不是謀殺案件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很少會出現在真實犯罪中。臨終留言經常會有很多種解釋,變數也很多,諸如被害人寫了一半就因為某些原因中斷了,兇手或者第三者改寫被害人留下的臨終留言,埃勒里時而將推理看得很簡單,他說:“邏輯能證明我的想法。當10是整個的時候,拋開2加3加4,就剩下1?!保ā读_馬帽子之謎》)然而讀者會和理查德警官有相似的感覺:“在我看來如迷宮般復雜無望的一件事,對你而言簡直就簡單明朗得有如一條通天大道。這太可恨了,兒子!我怎么養(yǎng)了你這么個怪物,讓自己的晚年不得安寧?!保ā陡ヌm奇寓所粉末之謎》)不過,埃勒里解釋道:“我所說的輕易的,是指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事實上,并不是很容易做到。演繹推理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需要很銳利而且百折不撓的思考。”(《荷蘭鞋之謎》)《X之悲劇》中德威特評價雷恩的推理時也說:“您謙稱您的洞見只是最尋常最基本的推斷,這我無法茍同,我以為,只有您了不起的才能和眼光,才能如此穿透事物的表象,直觸真正的核心。”不妨講個小插曲。某次在接受雜志訪問時,丹奈說:“我們對讀者絕對公平?!崩顟蛑o地應和道:“除非那是個天才?!蹦俏覀兙蛠矸治隹驑嫿ㄆ鋱怨痰耐评沓潜さ氖址ㄒ约白x者應付其的策略。

尋找表面看起來不符合邏輯的細節(jié)。不符合邏輯之果必然有其符合邏輯之因。奎因小說是崇尚理性的,小說中每一個人的任何舉動都是符合理性的。即使表面上不符合邏輯,其必然有符合邏輯的原因?!秲存?zhèn)》中羅斯瑪麗?海特之死從表面上看是極其不符合邏輯的,因為一切證據都表明被殺的應該是諾拉而不是羅斯瑪麗。那么,為什么羅斯瑪麗被殺,為什么諾拉之前會有幾次險象環(huán)生的下毒事件,這就是讀者需要解答的問題。一旦能夠圓滿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案件。《美國槍之謎》中槍憑空消失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什么方法使槍在警方大規(guī)模搜查之下仍然不被發(fā)現,解答了這個問題那么兇殺的難題也就解決了大半。

奎因小說中,讀者應該試著跟上偵探的思路,努力回答偵探提出的問題。這與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書不同,波洛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在將讀者導向錯誤的歧路,而埃勒里或者雷恩提出的問題往往是邏輯推理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荷蘭鞋之謎》中,如果讀者找到正確的思路,也就能在挑戰(zhàn)讀者之前,回答出埃勒里從醫(yī)院用品柜中拿了什么東西以及向哈伯詢問什么問題。

識破邏輯陷阱。面對邏輯上合理的現象我們可以掉以輕心么?也不可以,要知道奎因是多重解答的高手。往往表面上看似合乎邏輯的結論,其實在其背后隱藏著深層次的真相?!秲存?zhèn)》中一切不利的因素都指向吉姆,他似乎就是萊特鎮(zhèn)悲劇的始作俑者,但是真相確實如此么?埃勒里本人也在這樣的邏輯陷阱之中落馬?!断ED棺材之謎》中,埃勒里甚至三番兩次得出近乎合理的結論,可是在真相面前都土崩瓦解了?!妒阵@奇》中,埃勒里幾乎讓兇手牽著鼻子走。個中原因正是埃勒里(同時也會是讀者)被其符合邏輯的外在現象所迷惑。而讀者往往會犯下和《非洲旅行者》中三個應用犯罪學學生同樣的錯誤。他們掌握了一些線索,并且追尋這些線索得到一個看似合理的解答。然而,卻沒有注意到這些線索在整個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使他們在某些方面可以符合邏輯的解釋,卻不能就此解決所有疑問。

奎因擅長抓住讀者邏輯上的盲區(qū)或思維上的漏洞。在短篇小說《一便士》中,奎因演示一種借助讀者既用思維模式迷惑讀者的方法。這篇小說表面看來似乎是沿襲柯南?道爾的《六個拿破侖半身像》的手法,然后意想不到的是后半部分峰回路轉,將讀者原先的理論四分五裂。

“人人有嫌疑,個個不可能。”這是黃金時代眾多作家最常用的手法。典型的有“最隱蔽的兇手策略”,讀者想象不到的人或者最不可能的人作為兇手。嫌疑犯都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小鎮(zhèn)、孤島等),每個人的?場、露面都被小心地安排,每個人在小說中都占相同的比重,并且都有一些看似令人懷疑的跡象。讀者往往要面對數個甚至十多個嫌疑犯,作者正是依靠在這些疑犯身上故布疑陣,留下正確的或者誤導的線索,借以迷惑讀者??虻男≌f中也會出現這樣的設置。在《希臘棺材之謎》中,出場的嫌疑犯是卡吉士一家以及和卡吉士、格林肖有關的人物。他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令人懷疑的地方,想獲得遺產的家人,想繼續(xù)擁有名畫的百萬富翁等等。直到最后,讀者才發(fā)現,兇手是那個隱蔽最深的人。

另一個策略是與之相反的“最有嫌疑的人”。既然讀者都熟悉了作者故意不去多加著墨的人就是兇手,那么干脆將最有嫌疑的人安排為真正的兇手。當然,這樣的設置同時也要包含一些看上去對兇手有利的線索。這樣的例子在奎因作品中也時有出現,鑒于會立刻暴露兇手的身份,在此不加舉例。

偵探小說中,往往出現大量的線索,包括虛假的和正確的線索,讀者需要從一團亂麻中理清頭緒,找到能夠指向真正兇手的線頭,然而這談何容易。奎因小說往往給讀者指出正確的推理方向,《羅馬帽子之謎》中帽子丟失之謎正是最終解答的關鍵線索,《西班牙披肩之謎》中裸體尸體之謎也是抓住真兇的殺手锏。正如J. J. 馬克在《羅馬帽子之謎》序言中所聲稱的那樣:“具有敏銳推理能力的埃勒里以及能利用每一個微小細節(jié)的奎因父子?!笨驎⒁獾侥切┪⑿〖毠?jié),并且運用推理能力將線索變成推論。在《美國槍之謎》中,在眾目睽睽下發(fā)生的離奇兇殺。正是埃勒里注意到一些不為人所注重的細節(jié)推理出匪夷所思的真相。在《玻璃圓頂鐘》中奎因從一大堆證詞中找出“不起眼”而又十分簡單的證據,整個過程“簡單得就像5減4等于1”。

奎因小說還通過一些巧妙而獨創(chuàng)性的詭計令讀者挑戰(zhàn)失敗??虿⒉皇屈S金時代最擅長詭計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約翰?狄克森?卡爾在詭計方面要高于奎因。但是奎因也確曾寫出過一些優(yōu)秀的詭計為亮點的小說。比如《X之悲劇》,這部小說融合密室殺人、死亡留言、無面尸等諸多經典的詭計元素。在這樣華麗的作品面前,讀者只有驚訝、贊嘆的份。

奎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將真相保持到最后,這也是他的小說之所以復雜、費腦筋、不可思議卻令人著迷的重要原因。喜歡解謎的讀者也是以將奎因的推理城堡摧毀為樂。于是,他們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然而,對于讀者來說,“不管(推理)成敗與否,這樣的過程必然是美好的經驗,所有的艱辛頓挫都會得到高度快樂的回報?!保ā段靼嘌琅缰i》)這便是奎因作品推理藝術的最大魅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