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動機(3)

人格與行為:管理心理學基礎 作者:(澳)羅伯特·斯賓雷


定會成為進一步發(fā)展更高需求層次的人;而那些長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的人就幾乎沒有機會來發(fā)展更高層次的需要了。說白了,那些相對來說在比較富裕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人會更具有想象力,更有創(chuàng)造性和更加完整的人格。那些在不利的弱勢環(huán)境中成長的人將會作為劣等人終其一生。事實證明并非如此。例外無處不在,俯拾即是。

第二個疑問產(chǎn)生于在個人行為階段出現(xiàn)的動因層次優(yōu)勢關系上。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人們在進入高級需求層次前必須先進入低級需求層次,這顯然是一派胡言。眾所周知,在滿足食物的需要之前,一個亡命徒不會迫使自己來推遲逃避敵人的時間尋找食物,哪怕他瀕臨餓死的危險也不會;在追求愛和歸屬的需要前,人們不會迫使自己去滿足安全需要。危險經(jīng)常產(chǎn)生強烈的渴望愛的傾向,就像在戰(zhàn)爭時期或發(fā)生瘟疫時那樣。在已經(jīng)知道死亡是必然的情況下,烈士們所追求的只能叫做自我實現(xiàn)。

雖然如此,在這種破壞性的批評面前,馬斯洛理論體系的善辯性似乎使它幸免于難。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究其原因,這純粹是一種情感在作祟,那就是不考慮周圍特殊環(huán)境。我們確實是在把注意力和能力轉向復雜的追求,如培養(yǎng)戀愛關系、自尊和創(chuàng)造性等之前,先讓自己滿足基本需要。或者,更確切地說,作為一個總的原則,這樣做是理性的,除非有另外的環(huán)境條件限制。

這種層次安排的最根本的觀點是我們正在討論的從必要性或強制性獲得解放的措施。這些需要都來自普遍經(jīng)歷。因此,有人可能會提出,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作為一種論調,社會應當致力于給它的成員提供這樣的需求層次。例如從生理需要作為最優(yōu)先的層次開始解放,一旦這個需要滿足,下一個就考慮安全需要和保險需要,接下來是愛和歸屬需要等;或者,可能有人會提議,把它看作組織活動時個人需要選擇遵守的價值等級;也可能還有人把它當做這樣一種思想,那就是社會組織應當把注意力放在從基本需要開始來解放人,作為個體,讓他們朝著無定形的更高層次的需要邁進。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首先思考那些最為急切的需要。比如,我們經(jīng)常就經(jīng)理是否該給自己發(fā)大筆獎金,而一些員工薪金較低而進行辯論。我們好像很熟悉需求層次觀點,因為它就那么莫名其妙地常在腦海中浮現(xiàn),這不足為怪?,F(xiàn)在我們該清楚,這種熟悉性來源于馬斯洛明確地闡述過的需求層次理論,它反映了一種日常觀念:一般說來,一種需要比另一種需要更為重要;這種熟悉性還來源于社會組織方式是為了讓人們對基本需求作出最快反應。

這里我們要談到動機理論的恰當運用問題。能解釋人類行為的理論應當能解釋社會,因為社會只不過是為數(shù)眾多的人以相對有秩序的方式行事。因此,社會科學家應該指望用不同的動機模型來解釋各種社會形式,這是我們能理解的。這和簡化論的觀點一致。簡化論認為,無所不包的科學,其基本概念用更為基本的科學層次就能闡明。簡化論觀點認為各種科學處于一個等級系統(tǒng)中,其中,心理學比社會學更為基本,生理學比心理學更為基本,然后是化學,再然后是物理學。最終,所有的科學解釋將會歸至于一個單一的與物理學相一致的理論框架范圍之內。

試圖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社會現(xiàn)象不只是對人格理論的檢驗,它也是對人格模型和社會模型之間是否相契合的檢驗。在該檢驗中,不適合可能表明有必要對我們的心理學或社會學作出相應的調整。在社會學和心理學之間,這種適合性檢驗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有時是明確的,有時則是隱含的。

因此,我們來分析一下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一系列社會現(xiàn)象的問題。我們早期對那些理論提出了批評,因為它們運用了矛盾的方法來建構動因概念,換言之,就是用悖論作為一個機械模型的基礎 我們暫且把這點先放一放。如果一條理論不能處理內部的問題,如循環(huán)性、矛盾性、沖突及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