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64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薄墩撜Z正義》的注釋說:“發(fā)憤忘食者,謂好學(xué)不厭,幾忘食也;樂以忘憂者,謂樂道不憂貧也?!?/p>
孔子在他年老、腿腳不靈便的時候,唯獨(dú)舉出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夫子之道,可見孔子一生都看重好學(xué)不厭、憂道不憂貧的品質(zhì)。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保ā墩撜Z·述而》)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答??鬃樱▽ψ勇罚┱f:“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保ā墩撜Z·雍也》)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xué)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
孔子提倡“安貧樂道”,君子可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顏回家多窮啊,可是顏回仍然能夠做到“不改其樂”,就是孟子說的貧賤不能移的精神,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富貴與道義發(fā)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
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明朝滅亡之后,顧亭林始終不肯投降,堅持做明朝的忠臣,要成全自己的氣節(jié)。清朝當(dāng)然要嫉妒,顧亭林做人非常聰明,自己不投降,卻讓自己學(xué)生去做清朝的官,這樣可以回過頭來保護(hù)自己不投降的名聲。他堅持在地下做策反工作,意圖在復(fù)明。這事一旦被抓到,那可是要滅九族的,他自己不僅名氣大,又很有錢,所以他為自己想好了后路,即使他日被滅了九族,也要留下一個根,否則顧家文化到他這兒就斷了。
怎么留下根、又不被查出來呢?他的辦法就是多生孩子,當(dāng)然不是和一個地方的女人生。他有的是錢,于是,他周游各省,每到一個地方娶一個太太,生下孩子又走了。然后再娶太太,生下孩子他再溜。走遍天下,他娶遍了天下的女人,還看了各省的軍事要地。所以他娶了很多太太生過許多孩子,他有他的道理,一旦因為他反清復(fù)明被抓而滅族,他總可以多留下幾根苗。后來他寫了一部名著,書名叫《天下郡國利病書》,寫到了中國的民族性,成為研究中國地理、研究中國地方政治思想的必讀書。
顧亭林就保留了儒家之氣節(jié)。
同時,孔子自述其心態(tài),“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連自己老了都覺察不出來??鬃訌那笾畜w味到無窮樂趣。
無論社會價值觀怎么多元,無論人心多么思變,應(yīng)該看到,有一些東西是恒久不變的,那就是對理想的不斷追求。理想是什么?就是希望明天更好、希望社會更和諧,希望人間更美好。所以,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