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你會答話嗎》,停筆四顧心茫然。隨手翻開《論語》,驀然發(fā)現(xiàn)孔子的學生曾皙就是答話的高手。
《先進篇》里說: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于老師身旁??鬃右环拔阄嵋砸病钡刂t虛后,就動員弟子們談談各自的志向。
子路第一個發(fā)言。這個素有“軍事專家”美稱的學生坦率地說:要是給我一個“千乘之國”治理,它周邊環(huán)境并不安寧,內部還有饑荒,但我只要三年時間,就可以使這個國家的臣民英勇善戰(zhàn),而且遵守禮儀。孔子聽后,譏諷地一笑。
接著,孔子又讓冉有發(fā)言。冉有說: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更小一點的國家,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時間,這個國家就能達到溫飽水平,至于要讓人民懂得“禮樂”嘛,那就得另請高手了。顯然,冉有答話的口氣就小了許多。
孔子又讓公西華發(fā)言,公西華更謙虛了。他說:不敢講我能做什么,但是愿意學習。學什么呢 比如在宗廟祭祀或與別國的盟會中,穿著禮服,做一個小小的司儀人。
最后,孔子讓曾皙發(fā)言了。正在彈琴的曾皙緩緩收住琴音,站起來不慌不忙地說:老師,我與他們三位所說的不一樣啊!接著講了一通什么暮春時節(jié),換上春衣,隨一群青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后一路唱著歌兒走回來之類的閑情淡話。
你可千萬別小看了曾皙的這番答話,此話正好說到了老師的心窩里。于是孔子當即大加贊揚:“哈哈!我是支持曾皙觀點的!”
我不想研究孔子這段時間是否因“道不行”而在鬧“思想情緒”,還是另有更高層次的治國之策,但僅就曾皙的答話藝術而言,就很使我們眼界大開了。你看,子路等三人答話時,他在一旁彈琴,孔子自然不好意思讓他第一個發(fā)言。你彈琴也就專心靜氣地彈吧,乃師不是早有教誨,雅樂可以使人“三月不知肉味”嗎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別人答話的內容上,乃師聽話的態(tài)度上。果然,前三人的答話全然不對乃師的胃口,一個個碰了軟釘子,悻悻然敗下陣來,再蠢的人也懂得:老師想聽的不是那一套“大話”!那就趕快改弦更張吧!換個口徑另說一套吧!伶俐的曾皙果然“翻個筋斗”,來了段“浴乎沂……詠而歸”之類的“低調發(fā)言”,終于以“標準答案”贏得乃師的歡心!
由此得知,答話的奧妙之一,就在于“不為言者先,穩(wěn)求人之后”。別人發(fā)表高見時,你完全可以看看報紙,品品香茶,借機觀察、琢磨一下領導“支持不支持,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如果領導“支持講”,“贊成說”,“高興聽”,“答應辦”的,咱們就大講特講,大說特說,不說白不說;如果領導不支持講,不贊成說,不高興聽,不答應辦的,咱們就不講不說,半句也不說;說過了也收回來,等于沒有說。如果硬要你說,不要緊,因為“有言在言”,前車可鑒,這就非常好說——準保說到領導心窩里——你的話算是沒有白說!說話的標準莫非就在這里
今天邦有道,人們暢所欲言。但某些小環(huán)境里也不盡如人意。如有某領導召開座談會,向你征求“一班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情況,廉政建設情況,下崗職工生活狀況之類,你就不妨先聽聽別人發(fā)言然后再說話。如果硬要你“打頭炮”,你也不妨來段“今天天氣哈哈哈”的閑扯淡。如果還礙難交差,你又不妨先搞“一分為二”,投石問路,待領導目光亮了時,臉上確有喜色時,你再“合二而一”,順勢一瀉千里講下去,一般不會有大錯。
正話反說,歪打正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