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泰在后來成為大人物后,立即喪失了他在泗洪縣修行的那份高尚,轉(zhuǎn)而成為和中堂的幫兇,但這已經(jīng)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從他后來的所為而得到的羞恥,我們可能會推出他在泗洪縣的修行也是目的不純,但這也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我們要說的是,從泗洪縣縣令劉國泰這個官場小人物的身上能否得出面壁十年的真諦來?
為官之道貴在清廉,如果不是一種口號,那么可能就是一種官場政術(shù)。從劉國泰的身上我們發(fā)現(xiàn),小人物的官運是否亨通,其功德是否圓滿,嚴于律己是一條光明大道。在這條道路上,你不需要費盡心力地去巴結(jié)上司,也不需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與同僚博弈,你只需要盡到自己的本分即可。這一本分除了一個官員必須具備的治理能力外,還包括嚴于律己。嚴于律己既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對于一個官場小人物而言,如果不能做到嚴于律己,就會失去堅持執(zhí)政為民能力的基礎(chǔ),而不能經(jīng)受住腐敗的考驗,就會失去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保證。
大凡官場中的一些小物,尤其是一些獨攬一定權(quán)力的人,其墮落軌跡都如劉國泰的岳父所言,第一年清,第二年半清,第三年濁。
第一年清,就是一種修行。但這種修行異常艱苦,如果容易,佛祖就不會只有一個了。而在修行一年后,面對各種官場潛規(guī)則和利益,許多人就失去了堅持之心,由此心甘情愿地讓自己步入劉國泰岳父所說的那一軌道中去。
而許多小人物沒有這樣的毅力讓自己功德圓滿,因為他們沒有劉國泰那樣的遠大理想。在很多官場小人物眼中,眼前利益是迫不及待地要去爭奪的利益。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經(jīng)過幾年的“清”的修行后,會讓自己小人物的身份蛻變成大人物。他們無法忍受修行的孤獨與清苦,最終選擇了一條迷茫的路。事實上,為官者自然希望名利雙收。在這一點上,即使是修行者劉國泰也不避諱。乾隆南巡在他境內(nèi)召見他時,一位直隸學(xué)政問他:“敢問泗洪縣令,你平日最喜歡什么?”
答:銀子。
學(xué)政大人冷笑,用“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義”的話來諷刺他。
劉國泰的回答卻非常直白:下官求利是下官缺利。人總是追求缺少的東西,所以大人你要求義!
這可看做是三年作為官場小人物的他的一個總結(jié)。他不避諱利,但一定是把修行放在第一位。
劉國泰當初的發(fā)跡也可以給一些小人物一點經(jīng)驗。他本是妓女之子,他的父親辛苦積攢錢財,對他的教育很關(guān)心。所以,劉國泰成人后文史精通。但他卻是通過一種不入流的方法而結(jié)識和中堂的。在處處碰壁而不能謀取一官半職后,他把目光瞄向了和中堂。在得知和中堂喜歡看小丑戲劇后,他費日頗多,終學(xué)成滑稽之術(shù)。
一日,和珅和干女兒納蘭坐轎回府,途中一個轎夫不慎跌了一跤。和珅正欲發(fā)火,突然看見一個肥頭大耳、大腹便便的人當街模仿轎夫摔跤的樣子,惟妙惟肖且夸張得令人捧腹,引得和珅大笑。這個肥頭大耳的人旋即開始模仿和珅大笑,更是逼真。和中堂就把他帶入府中,這個小丑就是劉國泰。不久后,他娶了納蘭為妻,成了乾隆朝炙手可熱的和中堂大人的干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