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常見病不求人(14)

從里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每天晨起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涼的),晚上睡覺前一個小時喝一杯蜂蜜水,可以起到軟堅散結、潤腸通便的作用,還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經絡療法

1.取仰臥位,兩腿屈膝。以強手法順時針按揉天樞穴(位于肚臍旁3厘米直下1厘米處),先左后右。每次5分鐘,每晚1次,連續(xù)按揉7日。采用本法治療一般于次日排便,7日即可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大便時用雙手中指按摩迎香穴,逐漸擴大按摩面積,半分鐘后即見效。

3.大便時以雙手中指壓迫雙側天樞穴,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就會有便意;然后屏氣,增加腹內壓,即可排便。

4.揉按足三里、上巨虛穴各10分鐘,每日1~2次。

5.每日起床前,平臥,全身放松,兩腿伸直,雙手掌按逆時針按摩小腹部15圈,對通便大有好處。所揉按穴位包括神闕、天樞、氣海、關元、中脘。

6.雙手平放在神闕中心,腹部肌肉放松,以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連續(xù)10分鐘,每日按摩2~3次。

以上6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選擇其中1~2種方法聯(lián)合運用,長期堅持,便秘便不再造訪。

20.吃粗糧是祛除痔瘡的根本辦法

防治痔瘡,首先要預防便秘,宜多吃蘋果、梨、豆類、燕麥和煮過的綠色蔬菜以及各類粗糧,它們均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血液循環(huán);忌食油炸、辛辣等刺激食品及煙酒。

痔,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突起的狀態(tài),《奇效良方》中說:“痔于肛門生窟,或在外或在內,有似鼠乳者,有似櫻桃者,其形不一;其病有痛有癢,有硬有軟……有腫痛便難者,有隨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竅血出如線者?!边@表明痔的大小形狀不同,證也各異。

痔瘡的發(fā)病原因頗多,久坐、久站、勞累等使人體長時間處于一種固定體位,都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引發(fā)痔瘡。臨床中我還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多數(shù)痔瘡患者都喜歡大量飲酒或吃辛辣的食物。

運動不足,腸胃蠕動減慢,糞便下行遲緩,習慣性便秘,也容易引起痔瘡。所以,防治痔瘡,首先要預防便秘,宜多吃蘋果、梨、豆類、燕麥和煮過的綠色蔬菜以及各類粗糧,它們均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血液循環(huán);忌食油炸、辛辣等刺激食品及煙酒。

食物療法

1.黑木耳5克,柿餅30克。將黑木耳泡發(fā),柿餅切塊,入鍋,加水煮爛即可食用,每日1~2次。能益氣滋陰、祛淤止血,適用于痔瘡出血。

2.鮮荸薺500克,紅糖90克。加水適量,煮沸1小時,飲湯,吃荸薺,每日1次。有清熱養(yǎng)陰的功效,適用于內痔。

3.馬齒莧、魚腥草各250克。分別洗凈,用沸水汆一下,加麻油、醬油、味精、醋等調料涼拌。分頓服食。

經絡療法

指壓長強、承山穴。取雙層醫(yī)用紗布(干凈綢布亦可),緊貼于肛門處的長強穴。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放布上,按壓肛門處的長強穴,一按一松,勿用力過猛。如此反復50~70次。每日3次,每次2分鐘。最好在久坐或大便后進行。承山穴按壓法同上,堅持不懈,必有療效。

21.大蒜——腳癬克星

大蒜不僅是一種重要的食物,也是真菌的天然克星,是治療腳癬的首選之物。

腳癬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常因共用面盆、腳盆、澡盆、腳巾、手巾、拖鞋而迅速傳播。癥狀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皮膚發(fā)白濕軟,也可出現(xiàn)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并可蔓延至腳底、腳邊緣,劇癢難忍。故常伴有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蜂窩組織炎等繼發(fā)感染。由于經常用手抓腳癢處,故常傳染至手而發(fā)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如在指(趾)甲上生長,則形成甲癬(灰指甲)。

腳癬也俗稱“腳氣”,有些人患了腳癬就口服維生素B1治療,結果無濟于事。原來是把腳癬和腳氣病混淆了。腳氣病是一種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癥狀為四肢感覺異常、過敏、遲鈍,觸覺痛覺減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行走困難。由此可見,腳癬和腳氣絕不是一回事,此“腳氣”非彼“腳氣”也。

腳癬的發(fā)病率,城市明顯高于農村,可能與農村人喜歡穿布鞋有關。布鞋干燥,透氣性好,而皮鞋透氣性差,容易出腳汗,為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所以我們要經常保持腳部的清潔和干爽,勤洗腳,勤換襪子,盡量穿透氣性好的鞋襪,避免患上腳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