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從大亂到大治

三國歸隋的統(tǒng)一路 作者:陳羨


搖落秋為氣,凄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zhàn),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后名?

開篇這首詩,是羈旅北周的南朝文人庾信的《擬詠懷》。

庾信出生在南梁,文采一流,聲名顯赫,先后擔任過東宮學士和建康令,卻因為侯景之亂,從建康顛沛流離,逃到江陵,又因為西魏攻陷江陵,成為亡國奴被帶到長安。南梁滅亡后,庾信留在北周,終老一生沒能回到南方,他感世傷懷,思念故國,寫下了二十七首題為《擬詠懷》的詩篇,此為其中的第十一首。

庾信生活的時代,便是本書故事所發(fā)生的年代──公元六世紀。

公元六世紀,在中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有千千萬萬的人與庾信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而公元六世紀的中國,也和庾信一生的遭遇一樣,有悲、有歡,有起、有落,有詠不完的激昂,有嘆不盡的情懷。

這又是一個充滿著矛盾的世紀。這個世紀開始的時候,中國的大分裂時代,從東漢末年算起,已經(jīng)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南北對峙的局面并沒有太多的改變,南方的梁國剛剛取代混亂腐敗的南齊,而北方的魏國,則漸漸顯露出暮氣。在這個世紀中,有三件大事影響深遠,頭一件,是北方的六鎮(zhèn)之亂,第二件,就是南方的侯景之亂,而在南北兩大亂之后發(fā)生的第三件大事,卻是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在大亂之后,中國居然沒有像中世紀的羅馬四分五裂,反而迎來了大治,以空前強大的大一統(tǒng)形式為這個世紀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我們在今天翻開歷史書卷,回望神奇的公元六世紀,看到的是一場難分正邪對錯的大動蕩,一段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的大時代,整個中華民族從黑暗走向輝煌,最終在烈火中涅槃重生。

在本書中,我們將循著三件大事的前因后果,走過大亂到大治的公元六世紀:《絕代雙驕》與《侯景之亂》分別講述六鎮(zhèn)之亂和侯景之亂的前因后果、英雄人物,而《三分歸隋》講述的則是中國如何最終重歸一統(tǒng)。

好了,現(xiàn)在就把視線的焦點首先集中到公元六世紀中間的一個年份──公元546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