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 魏裂東西(3)

三國歸隋的統(tǒng)一路 作者:陳羨


孝武帝見宇文泰在關(guān)中漸成氣候,也有了不安分的想法。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五月,孝武帝下詔戒嚴,聲言要討伐梁國,發(fā)動河南諸州兵力,在洛陽閱兵,實際上的矛頭正是晉陽的高歡。為了消除高歡的疑心,他給高歡發(fā)去密詔,聲稱:“宇文泰與賀拔勝有異志,朝廷以南伐為名,要討伐關(guān)中和荊州?!?/p>

孝武帝的兒科伎倆豈能瞞過高歡,高歡當即上表:“關(guān)中、荊州謀反,臣將調(diào)集各路大軍二十余萬,分兵討逆?!?/p>

局勢演變到這份上,孝武帝除了向高歡攤牌,別無選擇。他命御用書生溫子升(孝莊帝殺爾朱榮之前起草赦令的老兄)給高歡回信,指責高歡的過錯,公開與高歡決裂。

于是孝武帝剩下三條路可走:投奔荊州的賀拔勝;投奔關(guān)中的宇文泰;出兵與高歡決一死戰(zhàn)。散騎侍郎柳慶認為荊州離梁國太近,非久居之地。東郡太守裴俠則認為宇文泰實力太強,投奔他無異于出了沸水,又入火坑(即“避湯入火”)。兩途相侵,孝武帝決定向西駐軍,觀望變化。

高歡在晉陽接到皇帝的回信,便上表列數(shù)宇文泰、斛斯椿的罪惡,領(lǐng)兵火速南下洛陽。關(guān)中的宇文泰也不示弱,下令傳檄北魏各州郡,以討伐逆賊高歡為名,帶兵從高平出發(fā),向東接應皇帝。

七月,孝武帝率十萬大軍駐于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鋒,在邙山以北列陣(即洛陽東北一帶,是將來東西魏大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之一)。斛斯椿向孝武帝請求以兩千精騎兵渡河突襲高歡的軍隊,黃門侍郎楊寬進言:“萬一斛斯椿渡河立功,是滅了一個高歡,又生出一個高歡來了?!毙⑽涞塾X得有理,就拒絕了這個唯一可能擊敗高歡的策略。宇文泰聽說后,評價道:“高歡日行八九百里,乃兵家之大忌;不乘勢進攻,而想憑河據(jù)守,必將失策。黃河那么長,如何守得住,大勢已去!”他料想孝武帝失敗后肯定逃往關(guān)中,便派趙貴等人率騎兵出關(guān)奉迎。

孝武帝正遲疑之際,高歡大軍的前鋒到了黃河北岸。尚未開打,河南的軍中就出了內(nèi)奸,秘密向高歡約降。高歡的軍隊沒有遇到什么有效抵抗,就輕松渡過黃河。大都督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quán)不利,跑到孝武帝那里,撒謊說:“高歡大軍到了!”孝武帝嚇得匆匆忙忙召回斛斯椿,帶了幾個宗室沒命地西逃。一路上人數(shù)越跑越少,包括清河王元亶、廣陽王元湛在內(nèi)的大部分人都掉轉(zhuǎn)馬頭回洛陽,武衛(wèi)將軍獨孤信卻丟下妻子家人,單騎跟隨孝武帝。孝武帝感動不已,慨嘆“世亂識忠臣”,對他刮目相看。(獨孤信后來在西魏建功立業(yè),六大柱國中排名第三,倒也不枉他當日一番赤誠)

孝武帝的“皇家逃命隊”灰頭土面地逃到潼關(guān),終于擺脫了東面婁昭、高敖曹等人的追兵,見到了西面來的趙貴等人。宇文泰在長安城東的東陽驛排下儀仗衛(wèi)隊,恭迎孝武帝入城。孝武帝封宇文泰為大將軍、雍州刺史,又把妹妹馮翊長公主嫁給他,拜為駙馬都尉。

這下關(guān)東的高歡可傻眼了,讓傀儡皇帝生生從手心里跑掉,真是大大丟了把面子。他向孝武帝連上四十道奏表,請駕東歸,沒有任何回應。無奈之下,他只好另擇他法,再立一個皇帝。為了避免孝武帝的尷尬重演,他立清河王元亶的兒子、十一歲的元善見為新帝,并把都城從洛陽遷往鄴城,元善見就是孝靜帝。魏國有了兩個皇帝,一個在長安,一個在鄴城,北魏洛陽時代宣告結(jié)束,東西魏對峙時代開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