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來向壁不停手(3)

萬事皆波瀾 作者:馬伯庸


彼得和尚知道順著這種思路必然不成,無奈地摸了摸自己的光頭,摸慣了粗糙巖面的鋒邊利角,手掌甫一觸到光溜溜的肉頂,一陣柔軟的舒暢感自掌心傳來。自己明明身處黑暗中的困局,心里卻沒來由驀地想到《天龍八部》里在西夏冰窖的虛竹。

“只是不知我的夢姑何在?!北说煤蜕杏窒肫痍惸昱f事,不禁一陣苦笑。

就在這時,黑暗中傳來一陣響動。響聲不大,但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卻異常清晰。

“洞內還有人?”

彼得和尚驚覺回首,瞪大了眼睛,然后意識到自己這么做毫無意義。他連忙屏氣細聽,黑暗中看不到來者身形,只有兩對腳步踏在石地上發(fā)出橐橐之聲。奇怪的是,彼得和尚卻沒聽到對方有任何喘息。

只要是人類,就必然會有呼吸。雖然屏氣可以忍于一時,但既然來人腳步聲都不隱藏,又何苦藏匿氣息?

也就是說,來的并非是人類。彼得和尚飛快地在心里做出判斷:

“是筆童?!?/p>

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彼得和尚用了一個潛字訣,把身體屈起來平貼地面朝空廳中央游去。筆童煉自毛筆,體長硬直,不易彎腰,盡量讓自己放低身體是普通人對付筆童的一種辦法。

兩個腳步聲從兩個方向逐漸逼近,彼得和尚絲毫不慌,如同一條靈巧的游魚一口氣游到空廳中央。腳步聲也循聲追來,彼得和尚來到木桌前伸手一摸,筆架上空空如也。

果不其然。

黑暗中最恐怖的是未知,既然確定了對方身份,那就沒什么好怕的了。彼得和尚雖不入韋家族籍,對于韋家筆靈種種掌故密辛的了解卻不在任何人之下。與專拿湖筆煉筆童的諸葛家不同,韋家專煉的是安徽宣筆,是除了湖筆以外的另外一大系列,乃韋家始祖韋誕所創(chuàng)。韋家向來看不起諸葛家的湖筆,覺得湖筆不過是元末湖州工匠拾其殘羹冷炙而成,比不得源自漢代的宣筆根正苗紅。

宣筆筆童比湖筆筆童還要剛硬率直,正面打起來不會吃虧,但帶來的問題就是柔韌度不夠,難以靈活轉圜。古筆多是如此。只是韋家礙于顏面與自尊,從不肯屈尊使用湖筆,不能雜糅二者之長。

彼得和尚于此節(jié)非常熟悉,眼前黑暗中的兩個筆童木然前行,也不知加速追擊,更不懂匿蹤偷襲。于是他施展出輕盈步法,往復跳躍,一時間空廳內聲響四起,仿佛四面八方都傳來砰砰砰砰的腳步聲,讓本來就呆頭呆腦的筆童無所適從。

他的這套步法不是源于中土,而是當年看美國拳王阿里比賽錄像時候從阿里“蝴蝶般飛舞”的跳動中領悟而來的,為此彼得和尚還特意給起了個名字,借用了天龍和EVA的典故,叫做“凌波麗微步”?!傲璨愇⒉健钡囊c就在于:一步數(shù)響,以聲動人,讓對方把注意力全集中在聲音上來,從而忽略攻擊者真正邁步的攻擊方位。以聲掩步。

宣筆筆童目不能視,靠的恰好是以聲辨位。若在平時,即使是地上一只螞蟻叼食,筆童也能聽個差不離,彼得和尚若想隱蔽身形蒙混過去那是萬無可能。不料彼得和尚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弄得滿處噪聲,筆童的超強聽力反成了缺點。

只聽空廳內聲響頻頻,兩個筆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瞻之在左,忽焉在右,生生被彼得和尚拖著空轉,只是打不著。一人二筆來回呼呼地圍著廳里轉了數(shù)十個圈子,兩個筆童漸次被分開,前后拉開好長一段距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