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笑著說:“果真像舅舅您所說,我可不敢忘記!”
賀氏的從弟賀悅在劉顯部下做外朝大人,也率領(lǐng)部眾投奔拓跋珪。劉顯發(fā)了火,要殺賀氏,賀氏逃到劉亢埿家中藏匿,劉亢埿一家人為賀氏說情,總算讓劉顯赦免了賀氏。
賀悅歸順拓跋珪引發(fā)了劉顯手下各部的“叛逃大行動”,他的南部大人長孫嵩、中部大人庾和辰,都先后離他而去,投往賀蘭部拓跋珪的麾下。庾和辰做得夠“絕”,走時干脆帶上了賀氏,拓跋珪母子終于重新相聚。
拓跋珪在賀蘭部待了幾個月,深得人心,唯一不服他的是賀訥的弟弟賀染干,這人派了自己的死黨侯引七突刺殺拓跋珪。代國舊臣尉古真得知密謀,告訴了拓跋珪,侯引七突無機可乘,下不了手,只得回去報告賀染干。賀染干很毒,懷疑尉古真泄了密,把他拉來拷打問訊,用兩條車軸夾住尉古真的頭,弄傷了他一只眼睛,尉古真始終不承認,賀染干只好把他放掉。(也是條硬漢子?。?/p>
賀染干親自帶兵包圍拓跋珪營帳,賀氏夫人沖到他面前,指著賀染干斥責道:“你還把不把我這個姐姐放在眼里?為什么要殺死我兒子?”賀染干被說得又尷尬又慚愧,只能悻悻而去。
半年之后,苻堅身死的消息也傳到了拓跋珪的部族,一直對苻堅又敬又怕的代國舊臣,以及拓跋珪本人,面對北方大亂的形勢,不再有所顧忌。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拓跋珪在牛川(今內(nèi)蒙古錫拉木林河畔)大會各部,即代王位,改元登國。他把國都遷到盛樂城(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推行農(nóng)業(yè)政策。
三個月后,他改稱魏王,史稱北魏、后魏、拓跋魏。從此,“拓跋”這個名號,和“北魏”一起,成為左右中國命運的重要力量。而這一年,也常被視作北朝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