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沖刺
安慶易手之后的第七天,曾國藩乘船來到這里。曾氏三兄弟一同進城,巡視城垣,安撫士民,確定行館廨署。他們預感到湘軍即將殺到洪秀全的都城,平亂的大業(yè)即將由曾氏兄弟完成。
果然,官軍此后的作戰(zhàn)勢如破竹。在安慶以西,多隆阿分兵攻克了舒城、宿松、黃梅等縣,湖北官軍節(jié)節(jié)獲勝;在安慶以東,湘軍水師很快就收復了池州與銅陵。就在這時,曾國藩得知咸豐皇帝在湘軍攻克安慶的十幾天前就“龍馭上賓”了,他深為皇帝不能跟他分享勝利的喜悅而遺憾。不久他又接到胡林翼去世的訃告,他為這位友人看不到湘軍最后的勝利而哀悼。
曾國荃的部隊休整了一個月,便沿著長江北岸向下游推進。半個月后,曾國荃攻克泥汊口敵壘,接著又攻克神塘河敵營。未出一個月,無為州城和運漕鎮(zhèn)都到了湘軍手中,東關敵壘也成了湘軍的陣地。隨后,曾國荃返回安慶,跟長兄商討直搗金陵的大計。幾天后,他返回湖南增募湘勇六千人。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曾國藩奉到上諭,令他統(tǒng)轄江蘇、安徽、江西和浙江四省軍務?!〉窃鴩难劬χ欢⒅鹆?,他決定讓左宗棠獨立,把浙江劃給他經(jīng)營,奏請由左宗棠一軍增援浙江,該省的軍情由左宗棠自行奏報。于是,左宗棠不久便擔任了浙江巡撫。
同治元年(1862)二月下旬,曾國荃率領經(jīng)過補充的湘軍沿江向金陵進發(fā)。三月上旬,李鴻章帶著自己組建訓練的八千兵力,開始分批從安慶乘輪船開往上海。曾國藩只以金陵為念,決定把江蘇的蘇州、常州、松江、上海一帶劃歸李鴻章經(jīng)營。借此機會,可以讓李鴻章成為一方大吏,成為自己的接班人。果然,李鴻章全軍于月底抵達上海,李鴻章奉旨代理江蘇巡撫。
這時候,曾國藩統(tǒng)轄著十路大軍,一是曾國荃沿長江北岸打到了和州,二是曾貞幹沿長江南岸打到了南陵,三是彭玉麟派水軍沖江而下,助攻長江兩岸。這三路都是直搗金陵的部隊,四是李鴻章統(tǒng)領的湘、淮陸軍,五是黃翼升的淮揚水師,掩護李鴻章沖過敵占區(qū)。這是增援蘇州與上海的部隊。六是長江以北多隆阿圍攻廬州的部隊,七是李續(xù)宜派援潁州的部隊,八是長江以南鮑超進攻寧國的部隊,九是張運蘭在徽州的作戰(zhàn)部隊,十是左宗棠收復浙江全省的部隊。十道并出,都是曾國藩奏派出擊的。其中大多數(shù)統(tǒng)兵將帥,都是由曾國藩向朝廷保薦的。他自己坐鎮(zhèn)安慶,居中操縱,權威廣達幾千里之外。另外還有袁甲三、李世忠的淮上軍隊,都興阿防守江北的部隊,馮子材、魁玉駐守鎮(zhèn)江的部隊,不是湘軍的派系,有的也不歸曾國藩指揮,但朝廷都要他統(tǒng)籌兼顧。安慶一地,軍報和命令往來紛紜,曾國藩正襟危坐,身上寄托著朝廷空前的倚重,承載著二十萬將士的期望,已經(jīng)有了功成名就的感覺。這是他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節(jié),但他的心境與咸豐四年初打勝仗時已大不相同,他心中的浮躁已經(jīng)完全沉淀,頗為冷靜地準備著最后的沖刺。
曾國荃于同治元年五月三日進軍到金陵城外,在雨花臺扎營。湘軍對金陵的圍攻,從這時揭開了帷幕。比起以前的江南大營,圍攻金陵的湘軍兵力大為有限,最多的時候也只達到了四萬多人,而且遭遇了罕見的流行病,以至于曾貞幹也病死于軍中。在為期約兩年的攻堅戰(zhàn)中,金陵湘軍有時遭到太平軍的反包圍,城內(nèi)城外猛烈夾攻,面臨全軍被殲的險境。畢竟江南大營已經(jīng)有過兩次大潰的前車之鑒,曾國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向榮、第二個和春,的確是一個未知數(shù),所以不論是北京的當局還是安慶的曾國藩,時常為曾國荃捏著一把汗。在最艱難的日子里,曾國藩甚至勸九弟從金陵撤走,一如曾國荃在咸豐十一年勸大哥離開祁門一樣。但是曾國荃挺下來了,他為大哥死死地抓住了這個終極的目標,沒有放手,直到最后攻進城內(nèi),讓曾國藩目睹了洪秀全的尸首,并將之焚燒。
在曾國荃圍攻金陵這場大戲的尾聲中,左宗棠已攻克杭州,大致肅清了浙江,李鴻章也在江蘇插遍了淮軍的旗幟。天京在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陷落,與太平王朝在各地的衰亡大致同步,使曾國藩人生目標的實現(xiàn)顯得更加輝煌。這個湘鄉(xiāng)人盡管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兩個弟弟,遭受慘痛的損失,但他畢竟收獲了人生最難得到的果實:追求完美的人得償所愿。
攻克金陵本來有可能不是曾氏兄弟獨享的功勞,因為李鴻章在此年四月份就肅清了江蘇全境,只剩下金陵還在太平軍手中。五月十四日,曾國藩奉到寄諭:令李鴻章所部與曾國荃合力攻打金陵。曾國藩不得不做出積極的姿態(tài),通知李鴻章執(zhí)行這項命令。曾國藩還要特意向朝廷說明:他在李鴻章攻克蘇州與常州之后,本來就打算請李鴻章來金陵共同作戰(zhàn),可是李鴻章說部隊過于疲勞,需要休整,要等到攻克浙江的湖州以后,再向金陵撥兵增援。為了不讓世人誤會曾國荃貪求獨功,他請求朝廷嚴令李鴻章火速進兵金陵。但李鴻章不但是個明白人,而且很會做人,愿意成人之美,所以不論朝廷如何嚴催,曾國藩如何督促,他是絕不會向金陵派出一兵一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