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人們忙著四處置辦禮物酒饌,預(yù)備著新年的大用場,要知道,拿波里可是像極了中國,也講究三姑四姨,舅長甥短,大過年走親戚講究聚在輩分大的人家里,花樣禮數(shù)不比中國少。
老朱的奶奶尚健在,80多歲,只是腿腳不太靈便,記性不好,見了我好幾次,每次都問我叫什么,重復(fù)過十遍八遍,以為這下準(zhǔn)記住了,誰知扭過頭,她又管你叫“Giovani(喬萬尼)”,搞得你一愣一愣的。
老朱的奶奶,循方言當(dāng)叫“Anno(奶奶)”,我也鸚鵡學(xué)舌,每每樂得老太太口水直流。Anno隨小兒子阿涅羅、兒媳儂齊雅同住。Anno輩份最大,大年三十,家族一干人等,齊聚阿涅羅家。一番杯盤狼藉之后,所有人圍坐一處,開始分禮物。
拿波里的風(fēng)俗,禮物講究當(dāng)面打開,不比中國,含蓄,喜不喜歡,都得回家再說。禮物里附有小條,注明誰送的、送誰的、祝福什么諸如此類。一旦拿到一份,必須立即打開,否則對方會以為你不喜歡,這么尷尬的事,沒誰成心攬?jiān)谧约荷砩?,所以這邊一份禮物剛到手,那邊眾人早一聲斷喝:打開!陣勢不亞于打劫。
我也有幸分得兩份,打開一看,一份是Anno送的,一雙男式長統(tǒng)襪;另一份老朱的媽媽送的,一副圍巾,摸一摸,貨真價實(shí)的羊毛質(zhì)地,搞得我越發(fā)不好意思了。早知道,我也買份禮物“打劫”別人一下。
臨近零點(diǎn),電視上剛一傳出倒計時的聲音,屋子里不少人就忙活開了,有抄碟子的,有攥茶杯的,不摸家伙的,也在急著取鞭炮,找打火機(jī)。
零點(diǎn)鐘聲一響,拿波里不亞于又一次遭受“地震”,但見響聲各異、色彩紛呈的煙花爆竹此起彼伏,直把外面的夜空炸得面目全非。我這邊正與北京比較呢,只見五六個人影,說時遲,那時快,雜沓著由我身旁竄到了陽臺上,手中杯盤齊飛,摜得一地狼藉。別以為這是發(fā)神經(jīng),這級別太過文雅了,但看對面樓上,冷不防飛出來一臺電視機(jī),也有扔盆摔壺,擲瓶摜碗的,架勢都比我們要狠。儂齊雅看上去有點(diǎn)著急,嘟囔了一句:顧不了這么多了,一轉(zhuǎn)身的功夫,從廚房里捧出一疊嶄新的盤子,說,都給它摔了,旁邊,老朱、阿涅羅、老朱大舅、二舅、小舅一擁而上,又是一番“俯沖轟炸”。我也樂得湊個熱鬧,打陽臺上望外瞄了一眼,白花花一條街,徹底被碎片給破相了。家家戶戶的陽臺全成了噴頭,能摔不能摔的都從那兒飛向了大地。
老朱說,這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舊年的晦氣都在這醍醐灌頂?shù)目袼だ铮粡氐椎亓粼诹诉^去。
但愿,我們真的就此締造一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