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當(dāng)生活水漲船高,順流直下,更是喜歡含了懷舊的口吻,說出“當(dāng)年一millione(百萬)可是能買多少多少”的話來。
“半黑”:系華人對南亞人的形象稱謂,因膚色介于“黑人”與“黃種人”之間的緣故。略含歧視味道?!鞍牒凇辈挥懭A人喜歡,原因是欺負華人語言不好,常借故算計。意大利的移民世界,亦有不成文的行規(guī),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如中國人的餐飲業(yè),“半黑”的賣花業(yè),阿拉伯人的果蔬業(yè)等。“半黑”常夜間出動,肩挎“立拍得”相機,手拿大把玫瑰,穿梭于歌舞酒肆,尋歡縱樂場所,以“賣花”的名義,滿世界為有情人穿針引線。
“丫拉皮”:和“拉皮條”之類的齷齪營生全無干系。文成人發(fā)不好卷舌音,阿拉伯人因此被悲慘地叫成了“丫拉皮”。人常謂“阿拉伯人”一手拿著古蘭經(jīng),一手牽著駱駝,暗示其精明重利,商人本質(zhì)。時移事易,意大利的“丫拉皮”如今已改行為竊界老宿。San Donato的跳蚤市場,90路沿線公交車內(nèi),無不活躍著“丫拉皮”繁忙的身影,其眼疾,其手快,身手過處,不肖兩三分鐘便有人對自己錢包“搬家”大驚小怪了。
“賣散”:字面上極難猜個究竟,說“賣狗皮膏藥、跌打損傷之類的靈丹妙藥”也對,但僅屬邊緣行當(dāng)。主要的經(jīng)營種類多指雨傘鞋帽,玩具飾品之類,是“擺地攤”、“打游擊”的干活。漂洋過海的華人,一窮二白,“賣散”是不二之選,憑了人和的優(yōu)勢,撈到了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日后精打細算,苦心經(jīng)營,中餐館星火燎原,零售業(yè)、服裝業(yè)爭先恐后,意大利人不由大駭。移民良莠不齊,素質(zhì)參差,也招得意大利人百般厭惡,時至今日,“賣散”已失去了洪七公“打狗棍”的魅力,淪為初來乍到、全無著落者的過渡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