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疆,爭取外援,曾和東突厥簽訂過盟約。盟約的內(nèi)容不少,實質(zhì)卻很簡單:李淵認東突厥可汗為大哥,自稱小弟,定期上繳保護費;東突厥承諾不在李淵后院放火。對東突厥而言,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不用親自動手就可以坐收銀子,這么好的買賣不做就是傻子。所以新任的頡利可汗也樂得隔岸觀火,不用種不用搶,自有那李淵送進帳。不時還可以做點販賣軍馬的小生意,撈點外快。
雖說雙方建立了通力合作的伙伴關系,但東突厥仍然不時南下打劫一把,而且相當理直氣壯,毫不手軟。至于李淵,反正被搶的損失不大,也只能先忍著。
剛當上最高領導人的唐太宗聽說東突厥又打上門來了,不由怒從心起。多年的軍旅生涯不僅鍛煉了他在各種局面下應對復雜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培養(yǎng)了一批驍勇善戰(zhàn)的猛將。于是,尉遲敬德與東突厥軍在涇陽一場大戰(zhàn),一千多突厥軍的先頭部隊被殲滅,頡利南下的勢頭受到重創(chuàng)。
吃了敗仗的頡利同志決定換一個文明的辦法來解決問題,這個辦法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兩個字 忽悠。
忽悠那可不是誰都可以干的,當然要找忽悠中的高手,絕不能找范偉來干趙本山的活。
于是,頡利可汗便開始在家門口觀察擅長此道的高手。他的條件也很簡單:一是要擅長忽悠,二必須是他的心腹。很快,他就圈定了合適的人選,一位名叫執(zhí)失思力的仁兄奉命前往長安。
這位大忽悠也算是見過大場面的,深知忽悠的關鍵就是要先鎮(zhèn)住對方,拿捏住對方的命門,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后方能成事。所以,他見到李世民時,沒有行正常的邦交禮節(jié)不說,還刻意擺出一付勝券在握的高調(diào)姿態(tài),甩出一句話就是:“我大可汗率軍百萬,今天就到!”
嘖嘖,乍一聽還真了不得,人家百萬雄兵已經(jīng)堵到家門口了,你還能怎么辦?換了普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好言穩(wěn)住對方,再想退兵之法??衫钍烂竦幕饰皇钦娴墩鏄屍闯鰜淼模f是十步殺一人也不為過,哪會被區(qū)區(qū)這幾句話嚇倒,對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忽悠型人才自然也是毫不客氣。
他冷冷地回答道:“我和你們可汗也曾當面會盟,送給你們的金銀財寶無法計量。而今,你們居然違背約定,侵入我國國土,還絲毫沒有羞愧之色。你雖是戎狄,也該懂得禮義廉恥,怎能把我國的恩德忘得一干二凈,還在我的地盤上胡說八道,信口雌黃。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我今天先砍下你的人頭!”
大忽悠最痛苦的是什么?有人說,是忽悠失敗,沒達到目的。
我認為,是忽悠完全無效不說,還得陪上血本 搭上小命。
執(zhí)失思力傻眼了,忽悠不管用啊,自己可沒預備過后招??!眼見大刀就要往自己的脖子上招呼,他嚇得是魂飛魄散,架子也顧不得了,連忙跪地求饒。
古語云: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幾個重臣雖說不滿突厥來使的傲慢,但見到對方服軟了,還是建議把執(zhí)失思力有禮節(jié)地送回。李世民不同意,他說:“蠻夷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如果今天把他毫發(fā)無傷地送了回去,突厥肯定認為我們怕了他們,會更加放肆。對付這種人,要比他們更狠才行!”
殺不是,送回去也不行,怎么辦?討論下來的結(jié)果是,先委屈執(zhí)失思力一陣,到大牢里吃幾天免費伙食吧。
關了執(zhí)失思力等于明確向突厥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盡管放馬過來吧,我等著你呢。
不過說狠話容易,但你得有實質(zhì)的行動啊。突厥那邊百萬雄兵或許是沒有,但十多萬那是大大的有,而且說到就到。怎么辦?
兵臨城下,應對方法有哪些?《三國演義》里司馬懿老人家曾經(jīng)總結(jié)過一段非常精辟的話:“能戰(zhàn)當戰(zhàn),不能戰(zhàn)當守,不能守當走,不能走當降,不能降當死耳。”古往今來,確實也就是這些辦法了。
其實司馬老頭還忘了一個辦法 自己在諸葛亮身上吃到的空城計,不屬于上述五條之一。
可這次李世民并沒有選擇上述辦法中的任何一種。
話說當時東突厥軍正在長安城外渭水便橋的北岸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