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彼此身上看見孤獨(11)

當貝利遇到艾麗斯 作者:(英)貝利


我猜,這位個性剛強、高傲、喜歡嘲諷世人的女小說家在艾麗斯面前所流露的孤獨和無助,肯定讓她深受感動――她很欣賞伊莉莎白的作品(盡管沒看過幾部小說),而且,那個時候她也很珍惜她們倆之間的友情。感動之余,艾麗斯也一反常態(tài),毫不保留地向伊莉莎白傾吐她自己的心事。后來艾麗斯告訴我,伊莉莎白竭力勸她結婚,免得老來無伴,寂寞凄涼。離開愛爾蘭前夕,艾麗斯向伊莉莎白提起我這個人;她也告訴伊莉莎白,她打算在牛津附近的鄉(xiāng)下買一棟房子。伊莉莎白(那時我還沒跟她見過面)要艾麗斯代她向我問好,她也祝我們順利找到理想的房屋。

然而,艾麗斯從愛爾蘭回來了,我卻必須告訴她,她看上的那棟房子被別人買走啦。但我并沒向她招認,由于我行事太過謹慎保守,又欠缺買賣技巧和理財知識,煮熟的鴨子才會飛掉的。事實是,除了妒忌(我總覺得她愛那棟房子甚于愛我),我對那棟房子感到非常不放心。不知怎的,我老是覺得這間房屋怪怪的,很不對勁。艾麗斯迷上了它那獨特的風貌和周遭鄉(xiāng)野的美景,而且更難得的是,它就坐落在溫德拉什河畔,因此,對它可能具有的一些缺點,艾麗斯也就不怎么在乎。果然,幾個星期后,中介商就打電話告訴我,原先那位買主不想要這棟房子了,我們可以按照當初我們出的價錢買下它。這項訊息,我也隱瞞了艾麗斯,因為那時她已經(jīng)看上另一棟房子,早就忘掉原先這棟了。

之前,我從沒見過伊莉莎白,但我讀過她的每一部作品――這些年來,我沉迷在她的長短篇小說所描繪的世界中,覺得十分快樂。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 心死 》(The Death of the Heart )。后來跟她見了面,一時沖動,我告訴她我最喜歡她這部小說,不料她聽了卻很不高興。她自己很不喜歡這本書;她感到不解,這樣的作品竟然深受批評家和讀者歡迎。她希望讀者把她最新的作品(不論是哪一部)看成是她一生作品中最耐人尋味、最具挑選性、最出人意表的一部。她最近的兩部小說《 小姑娘們 》和《 伊娃?特勞德 》(Eva Trout )確實具備這些特質(zhì),但在我看來,這兩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作者又回到了那個神奇的、完全屬于她的世界――瀕臨大海的倫尼沼地和那個名叫海錫的小城。伊莉莎白小時候居住在這兒,直到母親過世,而在牛津度過一段日子后,她又回到海錫,在附近山丘上買了一棟小屋。顯然,她也曉得,返回自己曾經(jīng)有過一段快樂時光的地方(后來在偶然的機會里,她把這個地方塑造成鮮明的、充滿喜劇風味的小說世界),是一項錯誤。也許她并不知道這一點――在某些方面,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單純、沒有心機的女人。她從沒向我們談起這件事,但每次跟艾麗斯探訪她時,我總是覺得,她返回海錫定居的實驗已經(jīng)失敗了,盡管在那兒她隨時可以找到一群“酒肉朋友”,而置身在鄉(xiāng)野的文盲世界中,她也不會感到不自在。那兒的鄉(xiāng)野,就像她在《 小姑娘們 》中描寫的那個世界;《 心死 》這部小說的主人翁赫康布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當伊莉莎白返回牛津,在伍斯托克路大熊旅館添建的樓舍中租下幾個房間,準備定居下來時,健康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紅燈。她罹患喉癌――這個老煙槍每天得抽60支香煙,連吃飯的時候也得在嘴角叼根煙――所幸,動過手術后她復元得很好,常常到我們家來串門子,跟我們聚聚。有一年我在牛津大學開一門“簡?奧斯汀專題”課。出乎我的意料,她竟然要求我讓她旁聽。第一天上課,看見她大大咧咧坐在教室里,我心里感到很緊張,后來卻發(fā)現(xiàn)她態(tài)度非常和善,只管靜靜坐著旁聽,偶爾發(fā)言,提出一兩個鞭辟入里的問題,或針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作一些補充和評論,以示鼓勵。雖然不是學院出身,但她博覽群書,獨具慧眼,可說是一位天生的批評家;她的見解非常尖銳,往往一針見血,但卻又不失幽默風趣。約莫就在這個時候,她受邀到美國一所大學擔任訪問學人,受到熱烈的歡迎,學生對這位容貌端莊、舉止高雅的英國女小說家,真是又敬又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