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回 光明婢夜走桂林道(1)

江湖奇?zhèn)b傳 作者:平江不肖生


 

話說光明揚手止住唐采九道:"不要緊。外面吵鬧的,夾著馬叫的聲音,必是有無賴之徒,見馬背上馱著兩包珠寶,馬的韁索不曾系好,又沒人看管,以為是可以奪得走的。他們那里知道這兩匹馬是公子花了重價買來的,親自教了三四年,能解人意,登山渡水,如走平地。"光明說話時,店伙已走來說道:"客人還不快去外面瞧瞧,客人的兩匹白馬在門口逢人便踢,已踢倒兩個,躺在地下不省人事了。"唐采九沒開口,光明已向店伙揮手說道:"用不著去瞧,我們的牲口不比尋常,不會胡亂踢人的。你去對那被踢的兩人說:肯照實供出來,如何才被馬踢倒的?我這里有藥,能立刻救他兩人起來。若想隱瞞,以為牲口不會說話,我就不管他們的事了。"店伙聽了光明的話,兀自不明白是甚么意思,翻起兩眼,望著光明。唐采九道:"馬背上既馱著重要的東西,我們何妨去外面瞧瞧呢?"光明點頭道:"既是先生想去瞧瞧,也使得。"于是二人跟著店伙出來。只見門口擁著一大堆的人,兩個衣服襤褸,青皮模樣的人倒在地下,都雙手按住肚皮,哎呀哎呀的叫喚。兩匹白馬,仍并排站在原處沒動,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遠(yuǎn)遠(yuǎn)的立著不敢近前。

兩馬各睜著銅鈴般的眼睛,向看熱鬧的人瞪著,兩對削竹也似的耳朵,或上或下,或前或后的,仿佛張聽甚么??礋狒[的人,固是異口同聲的說奇道怪。便是唐采九,初聽光明的話,心里還不免有些疑惑,這時見了這種精干解事的樣子,也不由得心中納罕。光明走近被馬踢倒的兩人跟前,低頭?了一聲,問道:"你這個囚徒,膽量也真不小,公然想偷我馬上的包袱嗎?于今被我馬踢倒了,有何話說?你這兩個囚徒平日若不是兩個積賊,在這青天白日之中,稠人廣眾之地,斷不敢動手偷人馬背上的東西。非把你們送到衙門里去治罪不可。"兩個人看了光明一眼,同時帶怒說道:"你這女人休得胡說。我二人去某家做工,打這里經(jīng)過,你這兩匹孽畜無端把我兩人踢倒在地,你倒誣我們做賊么?你得拿出我們做賊的憑據(jù)來。"光明指著兩人道:"你們到這時還想狡賴嗎?我的馬倘沒有這點兒靈性,價值數(shù)十萬的珠寶,就敢安放在兩個畜牲背上,一不把人看守,二不系牢韁索么?這馬上兩個包袱,就是你們做賊的憑據(jù)。你們不動手解包袱,我這兩個牲口絕不至用蹄踢你。我且問你:你們?nèi)绻谴蝰R跟前經(jīng)過,卻為甚么兩個都是被馬的前蹄踢傷?可見得你們見財起意。以為牲畜沒有知覺,直走近馬鞍旁邊,兩人同時動手解包袱。馬來不及掉轉(zhuǎn)身軀,所以都用前蹄踢你們一下。你們還想狡賴么?你們肯依實供出來,我這里有藥,能將你們受的傷立刻醫(yī)好。若是還要狡賴,我唯有把你們捆送到縣衙里去拷供。"兩人聽光明說的,如親眼看見的一般,只得承認(rèn)道:"我二人不過走近包袱前看看,并不曾動手去解,就挨這畜牲踢了這們一下。"光明笑道:"卻又來,你們不想解包袱,走到馬前去看甚么?你們既承認(rèn)了,我也懶得追究。"當(dāng)下拿出些藥來,教店伙給兩人敷上。唐采九要將包袱解下來。光明笑道"有了這兩個人做榜樣,誰還敢上前去偷這包袱呢?"這時里面已開好了飯菜。唐采九與光明回到上房,唐采九問道:"你剛才不是說,必是無賴之徒想將馬牽走的嗎?怎的卻知道兩人是上前解包袱呢?"光明道:"這不很容易看出來嗎?韁繩掛在判官頭上,一些兒不曾移動,兩個包袱都歪在一邊,自然一見就能知道。"唐采九聽了,心里更是佩服光明的心思細(xì)密,將來治家,必是一個好內(nèi)助。二人在火鋪中進了些飲食,歸家自成佳偶,這都無須細(xì)說。

于今且說朱復(fù)原是奉了他師傅智遠(yuǎn)禪師之命,打算將朱惡紫嫁給唐采九。乃事情中變,倒替丫頭光明擇了個乘龍快婿。他也只得暫把惡紫的親事擱起。朱復(fù)是個要繼194承父志光復(fù)祖物的人,因恐行動礙眼,又為是智遠(yuǎn)的徒弟,所以削發(fā)做和尚。但是他表面上雖是個和尚,飲酒食肉,卻與平常人無異。智遠(yuǎn)禪師也是一般的不茹齋吃素。師徒二人常借著募化,游行各省,暗中結(jié)納江湖豪杰,方外異人。

這日師徒二人游行到了岳州。智遠(yuǎn)禪師指著岳陽樓,向朱復(fù)笑道:"純陽祖師朗吟飛過洞庭湖,就是在這樓上喝得大醉,飛到對過君山上睡了。后人便在祖師那日醉眼的地方,建了一所廟宇,就取名叫做朗吟亭。如今朗吟亭,還好好的在君山上面。我們難得到這里來,也上去喝幾杯,領(lǐng)略領(lǐng)略這八百里洞庭湖的風(fēng)景。"朱復(fù)聽了高興,遂一同走上岳陽樓。

這岳陽樓三個字的聲名,真可說是千古名勝。不曾到過這樓上的人,聞了這樓的聲名,必?zé)o人不以為是一座了不得的大樓。其實這樓平常得很,就只地勢在岳州南門城樓上,比別處高些,在樓上可以憑欄遠(yuǎn)眺,八百里壯闊波瀾,盡在眼底,此外便一無可取了。加以中國人的性質(zhì),對于古跡名勝,素來不知道保存顧惜的。住在岳陽樓底下的人,十九都是窮苦小販。養(yǎng)豬的,養(yǎng)雞的,簡直把樓下當(dāng)做一個畜牧場。岳州出魚,樓下又開設(shè)了幾家魚行。一年四季,都是魚腥味,把岳陽樓籠罩了。本地方的人,輕易不肯上樓游玩。樓旁邊雖有兩家茶酒館,然因游人稀少,生意非常冷靜。茶館還有些做買賣的人在里面借著喝酒,講成交易。酒館是連這類主顧都不大上門。這日智遠(yuǎn)禪師帶著朱復(fù),走上岳陽樓,先在幾層樓上游覽了一會,才找酒館。朱復(fù)眼快,已看見一家酒館的招牌,寫著"春色滿江樓酒館"七個大字,連忙指給智遠(yuǎn)看。智遠(yuǎn)點頭笑道:"你瞧那個掌柜的,坐在賬臺里面打盹,可見得喝酒的人少。我們倒不妨在這里多盤桓一會。"二人跨進酒館一看,幾十個座頭果都空著,沒一個喝酒的客。堂倌起初聽得樓梯聲響,以為有好主顧來了,連忙到樓口迎接。及見是兩個游方的和尚,就把興頭打退了半截。勉強賠著笑臉,引二人到臨湖一個座頭坐下。智遠(yuǎn)要了些酒和下酒的菜,二人一面吃喝,一面看湖中往來的船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