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出現(xiàn)的1960年代,是臺灣經(jīng)濟起飛的年代,她用她的小說、電影、歌曲,為那個時代以及此后的女性,提供了一種性格理想和女性形象理想,溫雅、端莊,以及適度的浪漫。這種形象開始是假的,是前瞻性的——瓊瑤寫早期那些小說的時候,還住在簡陋的房子里,而她的讀者也多半是女工和中學生,但后來成了真的,她自己的生活和整個臺灣社會的生活,都漸漸提升,漸漸向她的小說靠近。由假及真,是一切人塑造自我的過程。
鄧麗君最喜歡的讀物,就是瓊瑤小說,而且,她后來也進入了瓊瑤帝國的形象體系之中,1972年,瓊瑤把自己的小說《 彩云飛 》改編為電影,鄧麗君演唱了其中的主題歌和插曲——《 千言萬語 》和《 我怎能離開你 》,這兩首歌,被認為是鄧麗君事業(yè)的真正起點,1973年,鄧麗君又為瓊瑤電影唱了《 海鷗飛處 》和《 把愛藏在心窩 》,1975年,則是《 在水一方 》,后來還有《 詩意 》。
鄧麗君在審美上的追求,和瓊瑤完全一致,或者說,和那個時代的女性理想完全一致,她喜歡玫瑰花,最喜歡的顏色,是紫色、白色和桃色,她的表演服裝和家居服都以這幾種顏色最多,這種審美,一直執(zhí)拗地延續(xù)了下去,1989年,鄧麗君打算在大陸舉辦戶外演唱會,就曾設(shè)想以敦煌壁畫和中國古典四大美女圖像為背景。
旁人眼里的她,也是如此,1998年,在成龍去好萊塢拍攝《 尖峰時刻 》( Rush Hour )前出版的英文自傳中,他這樣寫:“她溫柔、聰明、有幽默感、又美麗,她在服裝和食品上的鑒賞力令人羨慕,她懂得在什么場合、穿什么衣服、用什么飾品……說實話,我配不上她,或至少當時的我配不上她。她是典雅的化身?!?/p>
這種性格,不只是女性性格理想,里面還藏著一個中國夢——對中國人虛設(shè)的那個性格的自覺沿襲、認真模仿。出身貧寒的鄧麗君,一開始就是沿著完美女性形象而去的,那是她真正的奔頭。
五
在鼎盛時期的鄧麗君的性格里,又有一種“巨星性格”,這種性格的形成,與她的日本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
戰(zhàn)后的中國,娛樂業(yè)緩慢恢復,五十年到到七十年代的娛樂業(yè),已經(jīng)有了明星形象塑造的意識,但力度還有欠缺,在方式方法上,還是溫婉的、常態(tài)的,明星擁有適度的神秘感,但這神秘感絕不超出常人理解的范圍,甚至還得適當?shù)乇憩F(xiàn)出家居氣質(zhì),以增添親和力,林黛、樂蒂,以及后來的林青霞、林鳳嬌,莫不如此。三十年時間,進展非常緩慢,直到鄧麗君出現(xiàn)。
她先是矯正了臺灣流行音樂中的風塵味和江湖氣,在經(jīng)歷了日本娛樂圈洗禮之后,又在1976年前后把全新的舞臺表演模式帶到了香港,包括用日本20人的大樂隊擔任伴奏,以及專屬舞群,而在沒有夠格的表演場地的臺灣,鄧麗君則使用電視專輯來維系自己的熱度。從此,屬于她的舞臺,是大舞臺、體育館、光芒四射的電視臺演播廳,而不是從前那種難免發(fā)生近距離接觸的南洋夜總會的小舞臺。環(huán)境的提升,物質(zhì)條件的極大改善,使得明星塑造的重點里,從此加上了人際理想——這種理想其實也是一種現(xiàn)代人的時代理想,明星得是神秘的、疏離的、遙遠的,與普通人有別的,他們的世界,得干凈明亮如太空艙和手術(shù)室,這樣才配得上即將到來的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