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快樂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嗎?(4)

生活的意義 作者:陶黎寶華


不好。似乎人的欲望是盲目的,其自身沒有自我管理的功能,那么人的三種靈魂(或三種“心靈”)的和諧要依靠理性部分(理智)來維系。柏拉圖進一步論述說,如果人的三種靈魂持續(xù)地沖突,人是不可能幸福的。想象一個人持續(xù)不斷地經(jīng)受內(nèi)在的沖突:各種欲望和情感需要不能同時得到滿足,或者欲望和理性或情緒與理性之間存在沖突。在這樣的混亂狀態(tài)中,人可能會想做很多彼此沖突的事。結(jié)果,他做的事可能最后有悖于他的其他欲望和信念,導致一些諸如后悔、羞愧、焦慮、內(nèi)疚之類的精神狀況出現(xiàn)。由于這樣的人缺少自我控制,不能泰然自處,他的生活很難說是幸福的。

三重靈魂學說以及它引發(fā)的對幸福的看法支持了我們這樣的觀點:任何簡單地把幸福等同于快樂的說法都應該摒棄。這個結(jié)論來自對人性的洞察:由于彼此不同的欲望和目標是人類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選擇在人生中追求什么?,F(xiàn)在我們該看看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里斯了。需要記住的是,赫拉克里斯不僅需要在美德和快樂之間做出選擇,即使他選擇了快樂,他也仍然要進一步選擇快樂的種類和數(shù)量。這也就是說,人類要在不同的時刻作出各種選擇已成為事實,沒辦法逃脫。從這個角度說,認為人類追求快樂就等于是幸福這種觀點是有很大缺陷的。鑒于人總要深思熟慮,如果彼此沖突的欲望和需要沒有協(xié)調(diào)好的話,追求幸福也可能導致混亂或不幸福。這就說明盲目地、不假思索地追

求快樂不可能是人生的終極目的。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最著名的學生,他通過審視人性繼續(xù)探討幸福的問題。亞里士多德對這一學術(shù)傳統(tǒng)的貢獻在于他關(guān)于幸福和人類的卓越(美德)之間關(guān)系的著名學說。他認為要恰當?shù)囟x幸福就必須考慮什么是人類獨有的東西,否則我們討論的就不是人類的幸福了。人類獨有的,而且引以為榮的一點就是,人有理性能力,也就是說人能夠運用理性,并受理性的指導。這種理性能力帶來的合適的活動就是成就卓越(美德),而這是人所獨有的。亞里士多德得出結(jié)論說,人類的幸福是貫穿一生的遵循美德的活動。就此而言,對亞里士多德來說,對人類幸福的理解和對人類獨特性的理解是不可分割的。

亞里士多德作為一名哲學家,很注意同時代哲學家的既有學說,他提醒我們,幸福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美德活動。其他的一些個人無法直接控制的條件,諸如身體健康、物質(zhì)舒適也是幸福所必需的。也就是說,亞里士多德認為在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沒有滿足之前,美德活動是不會出現(xiàn)的。一個身體不好每天都掙扎活命的人可能處在失去自制的邊緣,因此不大可能參與美德活動。

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幸福的文獻中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強調(diào)愛自己。有意思的是,在古希臘哲學中愛自己不意味著是自私的想法。柏拉圖認為愛自己意味著關(guān)心自己的精神和道德上的健康,這就等于說要引導個人的生活朝著理性和公正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一個幸福的人就是一個調(diào)節(jié)好他的精神或靈魂的人,并把它們置于嚴格的理性控制之下,這個人與此同時也是社會中有道德、公正的一員。而暴君正好與此相反。暴君在柏拉圖眼中是最不幸福的人,他放縱自己的欲望,不愛自己,因此很可憐。亞里士多德在關(guān)于友誼的論述中也探討了愛自己的作用。真正的友誼,作為幸福的重要元素之一,只存在于能夠愛自己的“好人”中間。好人的良好本性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因此只有“好人”才能夠全心全意地愛他人。愛自己的“壞人”自私、易變,連他們自己都厭惡自己,同時也彼此厭惡,因此不能形成真正的友誼。

結(jié)論

上述關(guān)于幸福的理論,以及任何其他的關(guān)于幸福的哲學理論,都不是為了教給我們?nèi)绾巫霾拍苄腋?。也就是說幸福具有“主觀性”,在追求幸福、豐富的生活時,人們還有選擇和偏好。盡管如此,仍需指出的是,人類追求幸福絕不是隨隨便便的舉動。絕不是說我們自己就可以隨意評價自己幸福與否,這其中的邏輯是,人類的幸福取決于一些必要的、至關(guān)重要的條件。把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觀點整合起來,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觀點:人類的幸福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例如缺乏精神上的和諧(根據(jù)三重思維學說)、缺乏人類的卓越(理性的和美德的活動)、缺乏基本的物質(zhì)基礎(chǔ)(亞里士多德所謂的“外在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