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基于教師個人鉆研基礎上的集體備課,是斷送年輕教師教學個性的軟刀子。
林華民新一輪中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開始于2001年。這場大規(guī)模的課改,使許多課改專家應運而生。一位課改專家在大型課程培訓會上對教師說:新課改實驗區(qū)有一個很成功的經(jīng)驗,就是加強集體備課,共享他人研究成果。比如語文科集備工作,可以將語文分為文言文、現(xiàn)代文、寫作、閱讀等專題,分工給同一集備組的教師,每位語文教師備一個專題,寫成的教案供整個集備組的教師使用。
乍聽起來也許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細細想來,這位所謂“專家”的話是在誤人子弟。他很容易對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產(chǎn)生誤導:原來當教師可以如此輕松地借用他人的勞動成果來為自己所用。既如此,何不上網(wǎng)去拷名師的教案,我也許在一夜之間就可以超越名師成為一代教育宗師了。
可以不客氣地說,能介紹這種所謂經(jīng)驗的專家,本身就不懂得教育基本規(guī)律,連是否具備一般教師的資格都值得懷疑。教育的第一原則是因材施教原則,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教學內容、要求、方法、策略都應有所不同。我們怎么能夠使用其他教師準備的教案來上好自己的課呢?即使是教師個人備的課,在不同的班級里都要進行修正與改進,還要進行課堂上的應變,這才是有智慧的教師所應做到的。
親愛的新教師,如果你想成為一位有成就感的教師,請不要做以下幾件事:一是不要輕信教育權威的話,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二是不要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集體備課上,只有基于個人獨立鉆研基礎上的集備,才是對你有益的集備;三是教案只是對教材與學生的一個課前準備過程的記錄,不是課堂上一成不變的劇本;四是與眾不同就是創(chuàng)新,與眾不同就是個性,成功的教師大多是有個性的教師。
做一個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合作的有個性的教師,應是年輕教師成長過程中自覺的、共同的追求。當中華大地擁有眾多個性化教師之日,就是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先進行列之時。我認為,沒有個性的教師很難培養(yǎng)出有個性的學生,也就不會產(chǎn)生有個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