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家看來,心靜即是“涅槃寂靜”,無論俗世怎樣變動更換,在悟得佛理禪機之人看來,這些最終都會歸于平等,歸于寂靜。
但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不能為自己找到心靈世界的安靜之地,而是因外界的種種變化而總在改變自己,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比如說近些年來被譽為“國家第一考”的公務(wù)員考試,每年報名參加的人都在呈上升的趨勢。而每一個考生的心態(tài)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是真心希望可以服務(wù)人民,有些人只是由于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干脆看一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運氣,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還有些人就純屬抱著玩兒玩兒的心態(tài)。在這些人中,那些目標明確的考生自然受到我們的尊敬,而那些充數(shù)之人就不免要讓我們引以為戒了。因為凡事都隨波逐流的話只能是永遠都跟在別人的后面,被前面人的頭背脊擋住自己的視線,不能夠看到前面的風景,因而也不會知道前面是不是適合自己的歸宿。
既然靜心對人的一生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靜心呢?
星云大師給了我們這些俗世之人這樣一些建議:
一是要對感情不執(zhí)不舍。也就是說感情不可放棄,也不可過分執(zhí)著,要用理智引導(dǎo)感情,用慈悲凈化感情,這樣才能有趨于靜態(tài)的心。
二是要對五欲不拒不貪。五欲指的是財、色、名、食、睡。其實五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化導(dǎo)五欲。正當?shù)奈逵蟛攀切腋?鞓返谋U?,一味的貪婪或是拒絕都會造成莫大的痛苦。因此我們對五欲生活要做到不拒不貪。
三是要對世間不厭不求。不厭不求即是要求我們能夠保持著一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靜態(tài)而又活潑的心。
四是要對生死不懼不迷。世人常為生死所懼,生死所迷,但生死其實又何足迷,何足畏呢?正常的人生觀對生死是不會有任何的迷戀與畏懼的。
如果一個人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那么執(zhí)著心、愧疚心、癡迷心等等魔障就會在心靈世界作祟,從而將自己陷入痛苦之中。這不是自尋煩惱嗎?所以,若想還自己一份快樂,那就應(yīng)該“不因外界心念變,守源固本心自真”。
:功德從真心而來,圓滿自真心而始。
輕與重的感覺存乎一心
世間萬象皆有輕重之分,輕重之分在乎心也
俗世之心對待世間萬物,必有輕重之分。而孰輕孰重在不同的心靈世界里,自然是迥然有異的。慈愛之心自然會將諸般感情視為重中之重,而邪佞之心必是將功名利祿、金錢美色當成自己的畢生所求。佛家說善惡存乎一念間,其實內(nèi)心對世間萬物的輕重取舍,同樣存乎一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