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為事件的“盤峰論爭”(1)

無知者無恥 作者:伊沙


在“九十年代漢語詩研究論壇”的發(fā)言在90年代,從漢語詩歌的內(nèi)部嚴格來說,真正能構成并被稱之為事件者惟有“盤峰論爭”。如果說“朦朧詩論爭”、“兩報大展”是80年代漢語詩歌的標志性事件,那么90年代漢語詩歌的標志性事件則無可爭議的屬于“盤峰論爭”。

近二十年來的歷史表明,事件的發(fā)生對于漢語詩歌在中國的發(fā)展有著明顯的毋庸置疑的推動作用,這是由本土化的漢語詩歌極具中國特色的存在方式?jīng)Q定的,也是由詩歌在當前社會大的文化環(huán)境中的位置所決定的--它的民間性,它的地下運作的方式,決定了它在常態(tài)之下保持沉默的面孔。它因事件而開口說話,它因事件而使人們得以了解它存在的真實,它因事件而顯示出這兒的空間從來不是死水一潭。事件成為漢語詩歌向前一躍的跳板,或者它一直跳躍著,是事件的鏡頭讓我們一次看到了它所到達的遠度。對更多的人來說,是事件讓本不該成為秘密的東西揭開了。

“朦朧詩論爭”是三個真人與上百人的論爭,現(xiàn)在我仍然愿意滿懷尊敬的提到這三位真人的名字:謝冕、孫紹振、徐敬亞。他們因此而德高望重屬于名至實歸。我在大學做相關論文時查閱過大量資料,這上百的名單中不乏后來成為著名教授和著名學者的?!半鼥V詩論爭”的結果是朦朧詩被普及化了,是它最終走向傳統(tǒng)教科書的開始。這是事件的作用,是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的活例,是真正的藝術最終將奪取人心的見證。我清楚地記得,在1986“兩報大展”發(fā)生之后不久,一位屬于北京圓明園詩社的青年詩人有過一番誠實而感慨萬端的自白,他說他們當年組建圓明園詩社的時候想的是要高舉《今天》的大旗,準備將《今天》未竟的事業(yè)進行到底,他們沒有想到在外省主要是南方詩歌的發(fā)展如此之快,中國的詩歌已經(jīng)走到了比《今天》更遠的地方。這還是業(yè)內(nèi)人士,如果沒有“兩報大展”,他根本就不知道南方的同行在干什么。這番話恰好是徐敬亞論斷“先鋒詩歌的重心已經(jīng)南移”的性感注解。當時尚在北京讀書的我由此覺悟到:在中國漢語詩歌的版圖上連首都都是孤島。由此你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兩報大展”--僅僅是數(shù)十家民間社團流派一次抽樣性的作品展示,就在漢語詩歌的發(fā)展進程中起到了那么巨大的作用。

中國人習慣于膜拜歷史,好像只有那過去的銘刻在碑的東西才是值得尊敬的,我不是常常也有望著先賢發(fā)黃的照片發(fā)呆的時刻么?而對眼前的現(xiàn)實又極度缺乏歷史的敏感。我在去年春天的那個早晨在北京保利大廈門前等車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我即將卷入一場言語的爭斗,我必須以戰(zhàn)士的姿態(tài)來做一次歷史的抉擇,我也并不敏感:中國新詩史上一個最適用于世紀之交的經(jīng)典事件正在向我和我身邊的人走來。當這群主要是來自外省的散兵游勇觀光客般探頭探腦地保持著初到北京的新鮮勁兒的時候,王家新正開著自己的私車將洋洋萬言的批判材料運抵平谷縣“盤峰詩會”的現(xiàn)場。今天已從這段歷史中走出來的我,無法克制內(nèi)心的感動要向如下人等表示我的敬意,他們是于堅、徐江、侯馬、沈奇、楊克,他們只是到了現(xiàn)場才被主持人臨時指認為“民間立場”一方的(像是為了主持的方便),他們面對詩歌強權與腐朽勢力來勢洶洶氣焰囂張的挑戰(zhàn),只是憑著詩人的直覺做出了自己的反應,大概除了我,這里沒有天生的“好戰(zhàn)分子”,我知道他們多少都克服了自己人性中柔軟的東西,理智地選擇了針鋒相對,在這個復雜而微妙的時刻,是他們挺身而出扛住了漢語詩歌正在下落的閘門,讓流水前行。與他們共同扛住了這道沉重大閘的是在會場之外會前會后奮而投筆的沈浩波、謝有順、韓東、宋曉賢、唐欣、中島。歷史一樣會記住這些名字,因為是他們自覺承擔了對于詩歌的道義和責任,憑著他們的藝術良知,在本土化的漢語詩歌該不該向前發(fā)展獨立前行、中國漢語詩歌的真相該不該大白于天下的歷史關頭。

在盤峰,“民間立場”有三張鐵嘴:我、于堅和徐江。這三張鐵嘴對付只會照本宣科毫無語言風采的“知識分子”三十張嘴也綽綽有余,有位同情“知識分子”的詩人說我們“主要是口才好”,在盤峰我們僅僅占據(jù)的是口舌的上風嗎?在后來,論爭移至報刊媒體,一位急著在會外站隊的“知識分子”小詩人在事后總結說:“知識分子”不該用“民間”的方式和“民間”玩。他的意思是“知識分子”不擅長寫檄文式的論爭文字。也許他說得很對,但在后來我們僅僅取得的是筆墨的勝利嗎?別騙自己了!我的“知識分子”的傻哥哥們?!氨P峰論爭”之前的日子多好??!引進外資給他們自己發(fā)獎,引進外資在最權威的官方出版社出他們的書,不論何種形式的出國都是出訪,“流亡者”也可以想回來就回來,用只有偽詩人才會酷愛的所謂“學術論文”的方式相互吹捧自我炒作了長達十年,他們說什么人們就信什么,他們想誰就是誰,那種主流感,那種惟一性。懷念吧,永遠地懷念吧,那一去不復返的好日子。他們內(nèi)部正要分封割據(jù)的時刻忽然有遭劫感,難怪西川要一聲怪叫“黑社會”。此番他們失去的恐怕不止是半壁江山和他們自以為可以獨霸的歷史,此番他們遭遇了一個讓他們坐臥不寧的堅硬的詞--那就是“真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