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轉(zhuǎn)眼,電腦已“全面入侵”

浪跡在北大 作者:洛塘


沒想到“電腦系列”也會在我的記憶中占據(jù)如此龐大的內(nèi)存,可見現(xiàn)代人沒有電腦就無法思考的現(xiàn)實性與嚴重性。

回想起剛上大學的時候,計算機應用還是必修課程之一,學習內(nèi)容包括開機關(guān)機、中文輸入、DOS命令、收發(fā)電子郵件等等,但實際上整一學期大部分的上機時間,我們都是在練習打字。當時比較流行的輸入方法是“智能全拼”,而我對它也是不離不棄,忠心耿耿地用了好多年,最高境界時可以記住每個發(fā)音前三頁的漢字分布概況。然而,碩士以后,經(jīng)不住友人的一再推薦,終于啟用了“清華紫光”。

大一時電腦是教室里的打字機,與我們的生活相隔頗遠。我們的每份作業(yè),都還是寫在北大特制的論文紙上,每到期末,捧著厚厚一沓,極有成就感。由于作業(yè)是“純手工”的,不存在“備份”的概念,所以大部分老師在批閱之后,都會將論文返還,我們也就可以看到紅色的圈圈點點,直線、波浪線,問號、感嘆號。想想當時設(shè)備雖然落后,但比起現(xiàn)在往老師指定的郵箱交作業(yè),交完就像泥牛入海,總是有趣許多。

大二回到燕園,有專門的計算中心可供上網(wǎng)。聽說有迷上游戲的男生終日在那里食宿,我卻很少去光顧。之后的記憶出現(xiàn)了斷層,已記不清是哪位教授率先規(guī)定必須上交電子文本的作業(yè),且引來不小的震動,反正大三暑假當我擁有自己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時,身邊的男女似乎都已沉溺于指尖在鍵盤上游走的快樂而不自知了。當然,與現(xiàn)在圖書館里幾乎人手一臺筆記本的狀況相比,當時一個宿舍共用一個或幾個臺式機的情況是很普遍的。

說來慚愧,自從棄鋼筆從電腦,搜索、復制、粘貼、編輯就成了我們樂此不疲的工作,記得我就曾同時打開五六個窗口為一夜完成“馬政經(jīng)”的十幾篇作業(yè)而努力奮斗。網(wǎng)絡(luò)幫助我們對付了很多無趣的論題,卻也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很多穿梭于北大圖書館的權(quán)利。

對于學生而言,除了寫作業(yè),電腦至少還有兩大功能,一是玩游戲,二是看電影。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士,我和我的室友們都沒有與游戲擦出什么火花。記得唯一在對屋強烈推薦下玩得投入的一次,是少女夢幻型的“心跳回憶”(大概是這個名字吧),且當時是全屋總動員,你玩一段我玩一段,勉勉強強用各自的空余時間將這一熱情延續(xù)了幾天。

不會玩游戲的人大概是屬于懶且笨的吧,但我們屋更大的興趣確實在于看電影。最早的時候,宿舍里還沒有網(wǎng)絡(luò),網(wǎng)上下載這么前衛(wèi)的辦法簡直是無法想象的。想看電影,只有租碟。相信當時學校里曾有好幾個頗有經(jīng)商頭腦的學生單憑出租光碟這一營生就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記得我們樓也有一屋是可以租碟的,主營的那個女生住在上鋪,硬邦邦黑糊糊的塑料盒裝的影碟,密密麻麻堆了一墻。與那么多世界名片同眠的感覺至今想象不出,但每個周末可以去那里翻閱影片目錄的快樂與期待,卻記憶猶新。

關(guān)于影片目錄,經(jīng)典做法是海報似的貼在墻頭,讓尋找的人一目了然。至于陸續(xù)新增的電影,則用各色鋼筆反復添加在幾頁斑駁、褶皺、被無數(shù)人翻到破爛的白紙上。當然更多的時候,只要報上影片名字,出租者就會立即告訴你有沒有或什么時候才有。那個時候,我們班男女生住得很遠,去男生樓借碟,倒也成了串門的一大理由。

剛?cè)氪髮W,大多數(shù)學生都處于惡補名片的階段,看的多是《亂世佳人》這一級別的電影。當時,日本片《情書》似乎流傳甚廣,其余的若真要羅列,似乎就有時空交錯、無法觸及的迷亂。

碩士時的記憶比較清晰,午休時間端著飯碗在這屋那屋門口看看《老友記》之類,是相當愜意的事情。肥皂劇當然有肥皂劇的好處,隨來隨看,隨看隨走,無須拘泥于開頭,不用執(zhí)著于結(jié)尾,搞笑的場景無論看幾遍都一樣搞笑,感動的對白無論聽幾遍都一樣感動。那時,我們曾誤以為自己的大學生活會像那絮絮叨叨的劇情一樣沒完沒了,但事實上,即便是共同走過十季的六個人,也會有互道再見的一天。碩士畢業(yè)以后,我買了一整套《老友記》的DVD,五顏六色十個盒子,堆放在那里很久,竟再也沒有勇氣打開。至今我對第十季還是一無所知,這樣也好,就讓那親密無間的六個人在我心里一直走下去吧。

“北大是個做什么生意都掙錢的地方?!泵看卧谘鄨@里穿行,我都忍不住這么想。當然,所有生意中,打印、復印這一行又是最好做的。幾平方米的空間,一臺電腦、一臺打印機、一臺復印機就可以白手起家了。以前,博實前的店鋪之間,郵局的入口,三十樓外電話亭一樣的小屋里,都成天擠滿了復印筆記、復印打印論文、簡歷的學生。隨到隨印的機會是很少的,一般都得預約一兩個小時的“取貨”時間,如果是印書,就得隔夜了。

最早的時候,打印A4一頁得一塊錢,所以當時為了省錢還盡量把論文編輯成滿版?,F(xiàn)在打印一頁已降到一毛錢甚至更低,真是完全體現(xiàn)了市場競爭的好處。據(jù)我所知,目前北大最貴但質(zhì)量最好的打印室位于東門環(huán)境學院一層,同樣是A4,那里會提供不同紙張不同價格的不同選擇。我的碩士論文是在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層的打印室印的,當時那里新開張,過往的人不多,恰巧又對著我們學院的研究基地,所以徑直過去便印了,倒也省卻了“貨比三家”的煩惱。

關(guān)于印書,最貴在北京圖書館,其次是北大圖書館,而北大館里各個閱覽室的價格又是不同且浮動的。比較夸張的是庫本閱覽室,有一段時間還實行“二次收費”,即在館里指定的復印室交完復印費用后,在歸還之前,還得按復印頁數(shù)繳費給庫本室。當時總有一位圖書管理員在庫本室門口從事數(shù)數(shù)的工作,想想也頗為滑稽。

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更新?lián)Q代到了無線網(wǎng)絡(luò),在北大圖書館里使用筆記本,還是不太方便。其根本原因在于,電腦包是不可以帶進閱覽室的,筆記本、鼠標、電源、手機、錢包、茶杯、本子、鋼筆乃至面巾紙,所有的東西都得端來端去。更不便的是,存包的鐵格子,被設(shè)計成彈簧門的樣式,令人恨不得能多出一只手來扶住隨時反彈的鐵皮蓋子。

事實上,筆記本剛在館里嶄露頭角的時候,電腦包是很受優(yōu)待的——只要裝著電腦,就可以破例帶入閱覽室。后來,管理員也懶得一一檢查,凡是黑色的電腦包(其實也不一定裝著電腦),都被默許入館。當時我用的康柏全內(nèi)置,單電腦本身就五六斤重,加上厚重的電腦包,簡直是舉步維艱,所以就拜托母親給量身訂制了一個尼龍包。這個包輕則輕矣,但卻不便,每次出入閱覽室都遭到盤問——“同學,你這個不是電腦包?!睒O其郁悶??傆X得這個北大第一個性電腦包受到了歧視。什么是電腦包?電腦包的得名在于它裝電腦而不是長成某種樣子。用我們的專業(yè)來說,這是管理活動的典型病癥之一——管理手段與管理目標發(fā)生了置換。當時一度暗下決心,若有登上講臺的機會,必然要將這個電腦包的故事當做最有殺傷力的教學案例。

隨著筆記本電腦的普及,電腦包也風光不再,到我留學回國之時,圖書館已回復到“閱覽室一律不準帶包入內(nèi)”的狀態(tài)。在電腦包的問題上喋喋不休,自覺有失風度,不過想想越小越落后的超市越不準帶包入內(nèi),北大的這種做法還是挺小家子氣的。

仿佛一夜之間,燕園的銀杏就落了一半,而將落未落的那些,也已悄然變成了翻卷的黃褐色。校外的車子終于不能再隨意進出校園,一路清靜了許多。圖書館一層新開了一個山東古代拓片的展覽。剛開幕的時候有位老者致辭,不知是哪個學院的教授,人太多,沒有擠到前排,只聽到類似“很榮幸”、“很激動”的幾句話。

遠未到期末,閱覽室里人很少,自習的地方倒是座無虛席,一半在擺弄筆記本,一半則在為考托考G奮力搏殺。

剛?cè)氡贝蟮臅r候,很喜歡一篇名為《北大是泉水,清華是巖漿》的文章,但是現(xiàn)在想來,北大與清華,實在沒有那么多詩情畫意的差別。一個是泉水,一個是巖漿;一個是雅典,一個是斯巴達;一個是寂寞的先知,一個是堅定的領(lǐng)袖——刻意的對比足以令雙方交相輝映,也足以把所有的遺憾轉(zhuǎn)為浪漫。

雖然不知道牛津與劍橋一年一度的劃船比賽是怎樣一種盛典,北大與清華之間的賽艇對抗賽,卻真的很少令人熱血沸騰、心馳神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