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 作者:(日)松永和紀


由此可知,這些關系到大眾日常生活的科學資訊與報道的困境,其實是由提供信息的媒體與接收信息的大眾共同造成的,亦即形成了一種“共犯結構”。錯誤不實的資訊、膚淺含糊的所謂科學報道,如今影響的層面已擴及政治、經(jīng)濟,乃至國家的外交。

我們當然不該只是譴責造假事件的主角,倘若大眾不改變過去一味追求單純資訊的習慣,意識到媒體偏差的嚴重性,對充斥、泛濫于坊間的資訊抱持懷疑的態(tài)度,對不負責任的媒體不采取“轉臺”、“拒買”等具體行動,那么錯誤信息的傳播勢必將繼續(xù)危害我們的社會。

我曾擔任過整整十年的新聞記者,自2000年開始自由寫作。我的文章專攻科學類別,尤其是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食品、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問題。同時,我也是個家庭主婦,是個女中學生的母親,會去超市購物,會下廚,過著跟大多數(shù)人一樣平凡的日子。但也正因如此,我更能深刻體會,我們的大眾簡直是淹沒在一堆錯誤不實的報道之中。

媒體報道偏差的發(fā)生是有跡可尋的。回想當年身為新聞記者的歲月,我得承認,我也曾寫過一些連自己都覺得汗顏的報道。倘若有人認為如今我已經(jīng)是一位傳播科學的自由作家,再也不會犯下同樣的錯誤,我想那絕對是言過其實。我只是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以食品、農(nóng)業(yè)為主線,舉出過去的實際案例,思考當前不實報道的嚴重情況,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錯誤報道的產(chǎn)生,以及該如何解讀并面對這些不實的報道。

在本書中我所列舉的實際案例中,出自《每日新聞》的比例占絕大多數(shù)。在此我要特別聲明,這并不表示每日新聞社的問題特別多,而是因為我個人曾在每日新聞社工作了十年,至今也仍是該報的忠實讀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