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帝國衰亡史 第一章(3)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 作者:(英)愛德華·吉本


阿格里科拉有優(yōu)異的功勛,所以才被解除統(tǒng)治不列顛的職務(wù),平定蠻族的計劃即使再周全也只有放棄。這位處事審慎的將軍在離職以前,為了保障領(lǐng)土安全,采取了必要的預(yù)防措施。他平時就觀察到不列顛有兩個相對的海灣,把整個島嶼分成大小不相等的區(qū)塊,這就是現(xiàn)在所稱的蘇格蘭河口灣,越過這段狹窄的頸部大約有四十哩的距離,他派駐軍隊部署一道防線。安東尼·皮烏斯(Antoninus Pius)即位后,用石塊砌成基礎(chǔ),上面覆蓋草皮成為壁壘,來增強全線防御能力,此即“安東尼邊墻”[譯注] 在安東尼邊墻的南面還有一道哈德良長城,全部用石塊砌成,非常堅固,因地形的關(guān)系距離較短。,距離現(xiàn)在的愛丁堡和格拉斯哥不遠,長久以來成為羅馬行省的界線。土著喀里多尼亞人在島的極北部,過著狂野無羈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不是由于他們英勇過人,而是因為貧窮落后不值得征服。他們屢次向南進犯都被擊退,損失很多人馬,但是這片鄉(xiāng)土從未降服。羅馬人擁有世上氣候最溫和、物產(chǎn)最富饒的地區(qū),因此對這塊被冬季的暴風雪吹襲著的陰郁山丘,在藍色煙霧籠罩下若隱若現(xiàn)的湖泊,遍布陰冷而孤立的石南樹叢地區(qū),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此地只居住赤裸蠻族在森林里獵取麋鹿根據(jù)阿庇安(Appian of Alexandria,2世紀亞歷山大里亞史家,著有《內(nèi)戰(zhàn)記》等書)與奧西安(Ossian)詩篇中的一致意象。據(jù)說詩篇是土生土長的喀里多尼亞人所寫。。

以上所述是從奧古斯都逝世到圖拉真即位期間,邊界的狀況和帝國的大政方針。圖拉真是位品德高尚、作為積極的國家元首,他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有統(tǒng)御指揮大軍的才能,把先帝規(guī)劃的和平構(gòu)想暫時擱置,開始連年的戰(zhàn)爭和征討。軍團望眼欲穿以后,又等到皇帝御駕親征。首先討伐的對象就是好戰(zhàn)成性的達契亞人(Dacians),他們的居地越出多瑙河,在圖密善當政時曾毫無顧忌地侮辱過羅馬帝國的尊嚴。這是一支孔武有力、兇狠殘暴的蠻族,深信靈魂不滅和輪回往生,所以作戰(zhàn)時奮不顧身,視死如歸。達契亞的國王德克巴盧斯(Decebalus)與圖拉真旗鼓相當,后來戰(zhàn)至精疲力竭、羅掘俱窮,雖不至于讓自己和全族同歸于盡,卻也不輕言向敵人俯首認輸。這是一場值得刻碑勒石的戰(zhàn)爭[譯注] 圖拉真為紀念這場戰(zhàn)爭,特立大理石以紀功。圓柱直徑十二呎,高九十七呎,全柱浮雕圖拉真征服達契亞的經(jīng)過,逼真?zhèn)魃瘢F(xiàn)存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除了短暫休兵,停止敵對行動外,戰(zhàn)爭延續(xù)五年之久,直到皇帝不顧一切投入全國人力物力,才使得蠻族完全降服。獲得達契亞行省等于增加一千三百哩的國境周長,是違反奧古斯都遺言的第二次行動。現(xiàn)在帝國在東北方自然形成的邊界,沿德涅斯特(Dniester)河、蒂薩(Teyss)河或稱提比斯庫斯(Tibiscus)河,下多瑙河和黑海成為一線。軍用道路順著多瑙河河岸到鄰接的本德(Bender)地區(qū),仍然可以看出當年遺留的古跡。本德在現(xiàn)代歷史上很有名氣,因為這是土耳其和俄羅斯兩大帝國之間的國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