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維提吉斯率軍圍攻羅馬和貝利薩留的出擊(537 A.D.)
頭幾天正好是古代的農神節(jié),大家相互祝賀,舉行公眾的會。正統(tǒng)教會的信徒在沒有敵手的狀況下,準備慶祝即將來臨的基督生日。羅馬人在與這位英雄親切的談話中,見識到他所具備的美德,從過去的歷史得知,在他們的祖先身上倒是常見。貝利薩留接待圣彼得的繼承人所表現(xiàn)的尊敬態(tài)度,使大家受到很大的啟示。他在戰(zhàn)爭中還能要求嚴格的紀律,使大家可以確保安寧和公正的福分。羅馬人頌揚他的部隊能夠迅速獲得勝利,占領鄰近的地區(qū),最遠到達納爾尼(Narni)、佩魯西亞(Perusia)和斯波萊托(Spoleto)64[譯注] 這三個城鎮(zhèn)都在羅馬的北部,分別控制著埃米利亞(Via Aemillia)、卡西亞(Via Cassia)和弗?米尼亞(Via Flaminia)這三條主要的大道,是屏障羅馬北方的要點。。元老院、教士和不諳戰(zhàn)陣的民眾立刻就知道,貝利薩留要進行圍攻作戰(zhàn),對抗哥特國家的龐大軍事力量,而且這個讓人膽寒的局面很快就要來到。維提吉斯的計劃在整個冬季推動得非常努力而且成效顯著,從農村的居住地區(qū)以及遙遠的守備部隊,哥特人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在拉文納集結,整個兵力的數(shù)量,在派遣一支軍隊前往拯救達爾馬提亞以后,還有十五萬戰(zhàn)斗人員,打起皇家的旗幟開始出兵。
哥特國王按照階級和功勛,分配馬匹和武器,贈送貴重的禮物,給予慷慨的承諾,他沿著弗米尼亞大道前進,對于佩魯西亞和斯波萊托不予理會,認為圍攻根本沒有必要,納爾尼難以攻破的山巖更是敬謝不敏,到達離羅馬僅兩哩的米爾維亞(Milvian)橋橋頭才停止下來。狹窄的通道有一座高塔加強防御的力量,貝利薩留計算守備這座橋的價值,是可以阻止敵人二十天才喪失作用,因為可迫得敵人花這么多時間構建另外一座橋梁。守塔的士兵極為驚懼,不是逃走就是開溜,使他的愿望無法達成,讓個人陷入立即的危險。羅馬將領率領一千騎兵從弗拉米尼亞門沖殺出去,更顯得這個優(yōu)勢位置的重要,能夠瞰制蠻族的營地。當他認為敵軍仍舊位于臺伯河的另岸之際,發(fā)現(xiàn)突然陷入無數(shù)騎兵隊伍的包圍攻擊之中。意大利的命運與他存亡相依,投敵者指出他的坐騎很顯目,在那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他騎著一匹白面頰的棗色馬65希臘文稱它是棗色馬或紅色馬,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稱呼,維吉爾用“棕櫚枝”來表示,也是紅色的同義語。,于是到處聽到叫聲:“瞄準那匹棗色馬!”每張拉彎的弓,每根抓在手里的標槍,全部對著最重要的目標投射。數(shù)以千計的人員在復誦和遵從這個命令,甚至連真正的動機都搞不清楚。那些更為勇敢的蠻族迎上前來用劍和矛進行肉搏戰(zhàn)斗,一個敵人的贊許讓維桑杜斯(Visandus)死得光榮,他是掌旗官66原文是希臘語,在拉丁文和英文都沒有適當?shù)姆Q呼,他的身分是軍官,與羅馬的鷹幟手還是有所區(qū)別。一直保持在最前列的位置,最后身上被創(chuàng)十三處傷口,或許是死在貝利薩留手里而能留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