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兩位女皇在東方恢復和建立圣像的崇拜(780 A.D.842 A.D.)
教皇在意大利得到自由和建立主權(quán)之時,東部又恢復圖像的崇拜,這是促成他們叛變的第一動因。君士坦丁五世的統(tǒng)治期間,政府和教會的聯(lián)合力量推倒迷信的大樹,并沒有斬斷主根?,F(xiàn)在這些崇拜行為所維護的偶像,暗中得到教士和女性的尊敬。僧侶和婦人建立親密的聯(lián)盟,邁越男子的理性和權(quán)威,竟然贏得最后的勝利。利奧四世沒有用剛正不阿的態(tài)度來保衛(wèi)他父親和祖父的宗教,他那美麗動人而又野心勃勃的妻子艾琳(Irene),感染到雅典人的宗教熱情,那就是繼承祖先的偶像崇拜而不是哲學素養(yǎng)。當她丈夫在世的時候,這種情緒受到危機和掩飾的刺激而更為熱烈。她也盡力去保護或是擢升受寵的僧侶,把他們從修行的洞?里請出來,安置在東部主教的寶座上面。艾琳一旦等到用自己或兒子的名義進行統(tǒng)治,義正辭嚴要動手消滅“圣像破壞者”,為了未來的迫害行動所邁出的第一步,是向全國頒布“宗教自由”的詔書,先要恢復僧侶的地位,陳列數(shù)以千計的圖像供民眾瞻仰,傳播數(shù)以千計有關(guān)他們遭受苦難和奇跡的神話。她掌握死亡或黜免的機會,合法補充主教的職位。急著獲得世俗或教會職位的競爭者,想要預先影響決定,就要奉承統(tǒng)治者。她的御前大臣塔拉修斯(Tarasius)獲得提升以后,使艾琳成為君士坦丁堡的教長,能夠管理和指揮東方的教會。大公會議決定的信條,只能用?樣性質(zhì)的會議予以撤銷和廢止尼西亞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決議事項及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有一份相當可靠的譯本,加上一些評述的注釋。不同的讀者看了以后,有人難免激起一聲嘆息,也有人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她把“圣像破壞者”召來開會,這些人為了維護權(quán)益非常大膽,為了反抗而爭辯,君士坦丁堡的士兵和民眾發(fā)出可怕的怒吼,主教那些微弱的聲音竟然產(chǎn)生巨大的回響。經(jīng)過一年的拖延猶豫和暗中安排,將難以掌握的部隊移防調(diào)開,選定尼西亞為第二次正統(tǒng)基督教宗教會議的地點(787年9月24日10月23日),用來排除可能的障礙。運用希臘人所喜愛的陰謀活動,再?將主教的良心掌握在君王的手里,只不過十八天的時間就完成這項重大的工作?!笆ハ衿茐恼摺爆F(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法官,他們要以罪犯或懺悔者的身分出現(xiàn)。教皇阿德里安和東部教長所派遣的代表團教皇的代表團等于是臨時的信差,兩位教士沒有接受特別的任命,回去以后也被否定。有些在外行腳的僧侶被正統(tǒng)教會說服,由他們代表東方的教長出席。狄奧多爾?斯圖迪特斯(Theodore Studites)是當時一位待人親切的“圣像破壞者”,他透露非常奇特的內(nèi)幕消息。
使得整個場面增添很多的光彩。大會主席塔拉修斯擬出決議的信條,三百五十位主教用歡呼和簽字給予批準。他們毫無異議的宣稱,圖像崇拜獲得圣書和理性的贊同,也符合祖先和會議的愿望。然而他們對于崇拜是直接還是間接、基督的神性和形象是否有權(quán)接受同等的禮儀,還是猶疑不決無法獲得定論。第二次尼西亞大公會議的議程和提案現(xiàn)在還留存在世,可以說是迷信和無知、虛偽和愚昧的一座奇特紀念碑。我在這里僅僅注意到主教的判斷,他們比較圖像崇拜和倫理道德各自所具備的優(yōu)點。有位僧侶與偶像崇拜的魔鬼締結(jié)停戰(zhàn)協(xié)議,條件是他要中斷每日的禱告,去參拜掛在所住小室的一幅圖畫。他為此事感到躊躇而去請教方丈,決疑者回答道:“你何必再去禮拜基督和圣母的圣像,不如每天到市內(nèi)的妓院去會見妓女,那對你更要好得多?!?/p>
就正統(tǒng)基督教的榮譽而言,至少與羅馬教會不相上下,那就是有件事何其不幸,召開尼斯會議的兩位君王,無獨有偶都在手上沾著自己兒子的鮮血。專制的艾琳對第二次會議給予熱烈的贊同和嚴苛的執(zhí)行,開始時對朋友很寬容,但是對敵手絕不饒恕。歷時三十八年連續(xù)五個朝代的統(tǒng)治,這場斗爭一直激烈進行,雙方的憤怒絲毫沒有減弱,圖像的崇拜者和破壞者之間互有勝負,我無意詳述事件的細節(jié)和經(jīng)過。放逐艾琳而繼任的尼西弗魯斯容許普遍的言論自由并且身體力行,這是他在統(tǒng)治期間的唯一美德,卻受到僧侶的指控,說他基于這個緣故會永遠打入地獄。米凱爾一世的性格是迷信和懦弱,圣徒和圖像沒有能力保護在帝座上的信徒。利奧五世穿上紫袍,肯定亞美尼亞人的稱謂和宗教,受到崇拜的偶像連同高舉義幟的追隨者,遭到第二次的流放。他們的歡呼聲是同意謀殺一個邪惡的暴君,米凱爾二世是殺害利奧五世的兇手和繼承人,從出生就沾染弗里吉亞人的異端邪說,他試圖在敵對的陣營進行調(diào)停,正統(tǒng)基督徒的倔強頑固使他在不知不覺中偏袒對手。米凱爾二世膽小怯懦,只有處處采取溫和的姿態(tài),他的兒子狄奧菲盧斯根本不知畏懼和憐憫為何物,是最殘忍也是最后一位“圣像破壞者”。那個時代的宗教狂熱情緒一直在與統(tǒng)治者唱反調(diào),想要抗拒潮流的皇帝就會激起群眾的憤怒遭到懲罰,狄奧菲盧斯逝世后,他的遺孀狄奧多拉成為帝國的監(jiān)護人,第二位女性終于使圖像贏得最后的勝利。她的辦法不僅大膽而且獲得決定的效果,她杜撰出最后懺悔的謊言,要為死去的丈夫洗清罪名和靈魂?!笆ハ衿茐恼摺钡慕涕L遭判決以后獲得減刑,免于剜去兩眼而是抽打兩百皮鞭。主教興奮得發(fā)抖,僧侶快樂得大叫,圖像的勝利使正統(tǒng)教徒的節(jié)期保持一年一度的慶典。然而還剩下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圖像是否真正具備應有的神性,11世紀的希臘人一直爭論不休,所持的見解可以說是集荒謬之大成。我感到非常奇怪,為什么不能得到肯定而明確的答復。西部教皇阿德里安一世公開宣布,接受尼西亞宗教會議的信條,并且大公會議被正統(tǒng)基督教尊為第七次。羅馬和意大利總是順從教父的指示,只是絕大部分的拉丁基督徒在迷信的競賽中遠落在后面。法蘭西、日耳曼、英格蘭和西班牙的教會處于崇敬和銷毀圖像的兩個極端,采取中間路線,他們的禮拜堂里陳列的圖像并不當成頂禮膜拜的對象,而是歷史和信仰極為生動和有用的紀念物。一本憤世之作起于宗教爭論,使用查理大帝的名義編輯和出版公元790年,查理在沃爾姆斯(Worms)的王宮或冬營寫成《加洛林努斯法典》,派人送給教皇阿德里安一世,其中提出一百二十條異議反對尼西亞信條,這些文字華而不實,都是修辭學的成果。
經(jīng)過他的批準在法蘭克福召開宗教會議查理的宗教會議帶有強烈的政治作用,三百個與會成員到法蘭克福開會和選舉,他們不僅是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甚至還有重要的俗家人士在內(nèi)。
有三百名主教參加。他們譴責“圣像破壞者”的狂暴行為,同時也公開發(fā)表聲明,嚴辭抨擊希臘人的迷信活動和自稱大公會議的信條,長久以來這些就為西部的蠻族所不齒。在宗教改革之前,歐洲和美洲很多國家處于偶像崇拜的時代,仍舊籠罩在迷信的黑暗之中,圖像崇拜用默默耕耘和不為人知的方式向前發(fā)展,對于他們的猶豫和遲疑反而產(chǎn)生很大的彌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