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1360年出生于應天府(今南京)。朱棣幼年之時雖然正值元朝末年的戰(zhàn)亂時期,但是他和二十幾位兄弟在朱元璋的精心安排下受到了嚴格的封建傳統(tǒng)教育。朱棣和他的兄弟們除了閱讀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外,還需研讀朱元璋特意派人為他們編寫的教科書。這些教科書收集了中國歷代君王的一些善惡事例,以此解釋中國傳統(tǒng)的宗法制度。在研讀古典經(jīng)書之余,朱棣等人還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從事一些軍事訓練。
朱棣二十一歲時(1380年)被其父親派到北平(即北京)作為鎮(zhèn)守北部邊疆的藩王。北平是明朝最主要的軍事要害之地。當時蒙古人雖然已經(jīng)被驅趕到中國以北的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時常出兵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駐守北平使得朱棣有機會率兵與蒙古人作戰(zhàn)、積累實戰(zhàn)經(jīng)驗,并逐漸在中國北方建立起軍事威信。
藩王是朱元璋為了維護皇權特意設計的分封制度。在朱元璋看來,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帝沒有在軍事要地安置親信。有鑒于此,除皇太子之外,朱元璋將朱棣和其他幾位得力的兒子分別派往全國幾個軍事要害之地作為鎮(zhèn)守一方的藩王。藩王在當?shù)仉m然沒有行政管理權,但是在軍事方面具有很大的權力。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地方駐守官調(diào)遣地方軍隊須征得當?shù)胤醯耐?。遇有?zhàn)事,即使朝廷派遣的將領也必須聽從當?shù)胤醯闹噶?。朱元璋認為,在這套藩王制度的維護之下,大明江山可以長治久安了。但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他死之后正是這種藩王制度引發(fā)了朱棣與建文皇帝之間的皇位之爭。
1392年,朱棣的長兄、皇太子朱標因病去世。此時,朱元璋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翁。按照中國封建嫡長繼承制,皇太子朱標死后,應由朱標的嫡長子替代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但朱標的嫡長子早于朱標去世,因此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朱允炆便成為皇位的繼承人。朱允炆雖然人品正直、聰明博學,但他書生氣太濃并且缺乏政治和軍事經(jīng)驗。為了確保朱允炆繼承皇位之后不會有大臣圖謀造反,朱元璋在晚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誅殺許多曾經(jīng)協(xié)助他征戰(zhàn)、創(chuàng)建大明王朝的元功夙將。朱元璋的這些措施雖然排除了大臣謀反的后患,卻造成朱允炆繼承皇位后朝廷中缺乏經(jīng)驗豐富將領與藩王抗衡的后果。
1398年,朱元璋龍馭上賓,朱允炆繼承皇位。因朱允炆的年號為“建文”,史書中將其稱為建文皇帝。建文皇帝繼承皇位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按照其智囊團提出的建議,逐個剝奪藩王的封號和他們手中的軍事權力。建文皇帝繼位時,仍有六個藩王健在。在這六位藩王之中,朱棣的實力最強,本應列為被廢之首。但是,由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借口對朱棣下手,建文皇帝只好先拿另外幾位藩王開刀。
看到幾位兄弟不僅被建文皇帝革去藩王的名分和權力,而且或遭軟禁或被投入獄中,朱棣意識到,有一個政治絞索已經(jīng)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如果不采取措施,他早晚會落得同樣下場。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朱棣一方面派人到南京向建文皇帝表示忠心,另一方面在其密友的協(xié)助下暗自招募自己的護衛(wèi)隊??吹街扉ο蚱浔碇倚?,建文皇帝一時心軟,沒有采納一些謀士的建議立即對朱棣采取行動。他僅僅派了一些密探潛伏在北平監(jiān)視朱棣,伺機將其鏟除。然而,朱棣是一位非常精明并且做事果斷的人,他搶在建文皇帝行動之前起兵造反。
1399年一個炎熱的夏日,朱棣設下圈套擒拿了朝廷派來駐守北平的兩位將領,之后迅速奪占了北平的九座城門??刂票逼街?,朱棣公開宣布,他舉兵的原因不是針對建文皇帝,而是按照朱元璋遺留的《皇明祖訓》中有關“清君側之惡”的教導,消除皇帝身邊的那些奸臣。為了贏得輿論支持并便于招募軍隊,朱棣打出了“奉天靖難”的旗號,其含義是遵照上天之命平息災難。
朱棣起兵之初,其軍事實力遠不如他的侄子建文皇帝。然而,朱棣不僅擅長用兵,并且善于攻心戰(zhàn)術。他的攻心之策瓦解了建文皇帝陣營的軍心。與朱棣相比,建文皇帝性格文弱,而且身邊缺乏經(jīng)驗豐富的將領。叔侄之間的爭斗經(jīng)過四年的拉鋸狀態(tài)之后,戰(zhàn)局發(fā)生了逆轉,朱棣逐漸占了上風。1402年夏季,朱棣率軍隊攻入當時明朝的國都——南京,屠殺了一大批忠實于建文皇帝的文、武大臣及其親屬,但建文皇帝卻下落不明。
1403年,朱棣稱帝,改年號為永樂,其含義為“天下永遠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