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弱冠孔子(2)

孔子紀 作者:劉方煒


這是一條一百多年以前孔子的曾祖父防叔曾經(jīng)走過的道路。不過,那個時候的防叔是為了避仇逃命,隱姓埋名在林木草叢之間向著東方逶迤而行;一百多年以后,孔子卻是完全沿著相反的方向在前進,由東方走向西方,去尋覓自己祖先的來歷。

孔子在宋國的經(jīng)歷除了《禮記·儒行》里面的“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一句外,并沒有其他記載。但從這一句可以看出,孔子在宋國過的是一種合乎禮儀的生活。因之我們可以推想,在一百多年之后,當年的仇怨已經(jīng)泯滅,宋國的貴族接納了當年被害的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的后代,并且給他提供了生活和學(xué)習(xí)的條件??鬃釉谒螄鴮W(xué)習(xí)的應(yīng)該是殷商古禮,因為宋國國君與宋國貴族都是殷商帝族的傳人,所祭乃殷商先祖,所行乃殷商古禮。在這里,孔子拜謁了自己祖先的家廟,在家廟里發(fā)現(xiàn)并記載了先祖正考父鑄鼎銘文,在返魯時,孔子把這一祖先銘文帶回了魯國,使得這一銘文得以在魯國傳播。后來,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僖子臨終前,對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引用這一銘文,說明孔子是圣人(正考父)之后,要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去向孔子學(xué)禮。

《史記·孔子世家》載其事發(fā)生在孔子十七歲,即魯昭公七年。而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則生于四年之后的魯昭公十一年。崔述、梁玉繩、錢穆等皆證此為史公之誤。又孟僖子故于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孟僖子遺囑讓兒子就孔子而學(xué)禮,應(yīng)該在這一年。

孔子在宋國以其好學(xué)知禮得到了宋國亓官氏家族的器重,得以娶亓官氏女為妻。

錢穆《孔子傳》解亓官氏之來歷,曰:“亓官氏亦在魯,見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云宋亓官氏,則亦如孔氏,其家乃自宋徙魯。”此解未能參閱《禮記·儒行》所載孔子“長居宋”之句,今不采。

孔子年二十結(jié)婚之時,去母親逝世已滿三年,此時的身份應(yīng)該為由魯國返回宋國的宋國已故著名賢相正考父的后裔,正在宋國學(xué)習(xí)先祖遺留下來的殷商祭祀卜筮文化。

周代貴族男子二十加冠,由父親在宗廟里主持冠禮,先把頭發(fā)盤成發(fā)髻,謂之“結(jié)發(fā)”,然后由來賓為之加冠。先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最后加爵冠,分別代表治人、服兵役和參加祭祀的資格和權(quán)利。冠禮即遠古時代之“成丁禮”,是貴族男子成年的標志。結(jié)發(fā)加冠之后,才可以結(jié)婚娶妻。

《禮記·冠義》曰:“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廟。行之于廟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這也就是說,貴族青年二十歲行加冠禮的地點,應(yīng)該在家廟里舉行,以示對先祖的尊敬,同時也是為了求得先祖神靈的護持。

《禮記·王制》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p>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從大夫”,即無封地而僅食祿的大夫,有大夫之名而無大夫之實,實際上就是“士”。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士一廟”,但叔梁紇去世之后,兒子孟皮因為跛足而不能子承父業(yè),自然也就失去了“士”的身份,已經(jīng)淪為庶人。而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庶人是不能立廟的。那么,孔子雖然由于埋葬母親的機緣,獲知了自己是從大夫叔梁紇的兒子,應(yīng)該具有士的身份,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沒有立廟,所以在魯國連行加冠禮的地方都找不到。而孔子的先祖正考父則是宋國著名的卿相,雖然后代去國,或許舊廟猶存,而廟中還保存著那只刻有著名銘文的“考父鼎”??鬃拥募庸诙Y,是不是就在其先祖正考父的舊廟之中舉行呢?孔子雖然沒有父親,但在宋國卻還有親族,或許是宋國親族之中的某位長輩代替父親來為孔子主持加冠禮的吧。

但是,在宋國學(xué)習(xí)的過程并沒有使得孔子獲得求知的滿足,反而收獲了很多的失望。比起保留了大量西周禮樂文化的魯國,宋國顯然沒有很好地保留殷代禮樂制度,所以使得孔子有了后來的感嘆:“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p>

見《論語·八佾》。

在娶妻之后不久,孔子感到在宋國已經(jīng)不能再學(xué)到更多的古代禮樂知識,便帶上自己的妻子登上了返回魯國的旅程。畢竟,魯國才是他的生身之國,是埋葬著他的父母尸骨的土地,是孔子的父母之邦。結(jié)婚娶妻是人子之大事,結(jié)婚之后,攜妻回到父母之邦,拜祭父母的寢墓,告慰父母的亡靈,是人子應(yīng)盡的孝道。而魯國保留了大量的西周禮樂文化,所謂“周禮盡在魯矣!”孔子學(xué)習(xí)了一些殷商禮樂祭祀文化之后,更加感到了魯國所保存的西周禮樂典章文化所散發(fā)出的那種強大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孔子由宋返魯之事,并無文獻記載。《孔子家語》記曰:“孔子年十九(應(yīng)為年二十),娶于宋亓官氏,一歲而生伯魚。伯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名鯉而字伯魚?!奔热唤Y(jié)婚后一歲而生伯魚,并且是因為得到了魯昭公賜魚而為兒子取名為鯉而取字伯魚,說明孔子與妻亓官氏應(yīng)該是在結(jié)婚后不久由宋返魯無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