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中有十幾位畫家非常出名,核心人物主要有兩位,一位就是鄭板橋,他本是一個小官,這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活到七十三歲才過世,他在康熙年間是秀才,到了雍正考中舉人,乾隆年間則為進士,他先后參加過三朝科舉,做了小官十年,他深明官場的黑暗及“難得糊涂”之理,即使他原來是清清白白為老百姓辦事,卻有人誣告他貪污,要把他收監(jiān),“朝中無人莫做官”,相信這是他朝中無人之故。后來他自覺這個官做不下去了,就辭官回老家,重操故業(yè),畫畫維生。
鄭板橋歸家以后有詩作提到種竹子,這是有另一層涵意的,他不是真的要種竹子,而是要在紙上種竹子,他畫竹是最拿手的,而且他非常喜歡竹子,即使是下雨天或是刮風的時候,他也會去看,鄭板橋可以說是一名竹癡。鄭板橋的書法比較奇怪,正如他的詩《竹石》所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亂崖中,千磨萬折還堅勁,任爾顛狂四面風?!?nbsp;他的書法是長長短短,肥肥瘦瘦,繁繁簡簡,濃濃淡淡,并不正規(guī);行行隸隸(有行書有隸書),楷楷草草(有楷書有草書),彎彎扭扭,七醉八倒。簡言之,鄭板橋的畫法,像醉漢走路踉踉蹌蹌,兩臂帶風,他自己把這種書法叫做六分半書法,似隸非隸,隸書是八分書,而他卻用六分半書,這是他自己起的名字。六分半書像什么呢?有點像香港的碎石路,不是一塊塊石頭有規(guī)律地砌起來的,而是把石頭亂七八糟堆在一起,“碎石鋪路,別樹一幟”。
鄭板橋的書法以前是寫得非常好的,楷書和草書都寫得非常有勁,我家里有一個書法帖子,是唐人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現(xiàn)在在市面也可以買到。我的版本是比較早的,它的封面封底都非常厚,用馬糞紙造出來的,是鄭板橋練習書法的帖子,上面有鄭氏寫得非常工整而蒼勁的楷書題簽,60年代的時候,我家里很窮,只有這本小時候每天練字用的帖子,有一天我放學回家以后,發(fā)現(xiàn)不見了,非常焦急,就問老爸帖子到哪里去了?老爸就對我說,沒辦法,生活過不了,把它賣給了杭州文物商店。我聽了之后就號啕大哭,因為我非常喜歡它。那時候是1961年,我在念高中,把所有的私房錢都拿出來,一共是五塊錢人民幣,到杭州文物商店把它贖了回來,現(xiàn)在這個帖子還在我家。所以我知道鄭板橋的字,其實寫得非常工整的,后來的狂草、六分半書,都是由于他功力深厚,才能揮灑自如,隨意變化。
鄭板橋說過他畫的蘭、竹和石等,并不是為達官貴人而畫的,而是畫來獻給天下勞動人民的。為什么鄭板橋在揚州八怪中名次較高呢?因為他關心老百姓的生活,對于社會有一份投入感,而在他當官期間,老百姓都喜歡他,雖然他的上司把他定名為貪官,但老百姓心底里卻知道他是一個好官。鄭板橋還有一首詩,可以看出他對民間生活的關心,“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他做官時寫的,他聽到風吹竹的聲音,便會聯(lián)想到這會不會是民間疾苦的聲音呢?可見他是一個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關心民間疾苦的畫家和詩人。他提出做什么事情也要關心老百姓,這是很不容易的?,F(xiàn)在的胡主席提出要關懷人民,鄭板橋早就提出來了,當然時代不同,內涵也就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