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節(jié):第四次崛起:好皇帝,好班子,造就盛唐時代(4)

第九次崛起 作者:白海軍


但在后期隋煬帝征高麗卻失敗了,高麗國將隋軍陣亡者尸體筑為京觀,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到高麗交涉,拆毀京觀,收拾隋軍骸骨,祭而葬之。什么是"京觀"?就是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一方會將戰(zhàn)敗一方陣亡士兵的尸體堆積在大道的兩旁,堆筑起來,再覆土夯實,于是一場戰(zhàn)爭過后,大道兩旁就會多出很多"金字塔",以炫耀武功。高麗國就將陣亡的隋帝國士兵尸體筑成京觀炫耀勝利。由于戰(zhàn)爭失敗和大工程積累矛盾,最終使得積壓已久的底層怒火爆發(fā)。

在歷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必然會激化出很多矛盾,所以,改革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穩(wěn)定能力,一旦矛盾出現,要有能力應對,否則,輕則改革失敗,重則國家傾覆。其實,所謂的改革就是一場利益重新分配,所以,利益被削減的人自然要鬧事,秦帝國的改革之所以能完成,是因為有秦帝國統(tǒng)一六國強大的威勢,無論是秦帝國內部還是被征服土地都明白無法與強大的秦兵對抗,所以,雖然改革得以完成,但改革中積累的矛盾,征服戰(zhàn)爭龐大的需求,統(tǒng)一后巨大的工程,沒有一絲彈性的法律,這些使得社會底層積聚了太多的怒火,因此,當秦始皇一死,再沒有一個人能壓住民間怒火。隋帝國的改革、戰(zhàn)爭和工程也起了同樣的效果,但隋煬帝不是秦始皇,所以,他根本就壓制不住民間和官僚隊伍中的反對。

唐再盛也跳不出歷史游戲圈

李隆基之后的李氏皇帝就沒有幾個像樣的人了,李純曾有過重振中央權威的努力,但他既沒有這個才能也沒有多少支持者,這樣,李氏王朝的一幫笨蛋皇帝和一群心懷叵測的宦官以及一群擁兵自重的藩鎮(zhèn)將領,這些人疊加起來,整個帝國也就離分崩離析不遠了。

要干好一件事,就必須要具備充要條件,初唐就是最幸運的,因為這個時候有李世民這樣的明君,有魏征這樣的能臣,有尉遲敬德這樣的武將,還有科舉這類良好的制度,可以說有了封建王朝所需的最好的人和制度,并且各得其位、各謀其政,配合默契,因此唐帝國是最繁盛的,在它276年的生命期內,一半的時間都是黃金歲月。

唐帝國其實是一個胡漢混合政權,在唐時期,最盛行的就是"胡風",當時各種胡樂、胡服、胡食大行其道,因此胡文化在當時是非常吃香的。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的《長恨歌》,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寫過很多"氈帳詩",更少有人知道白居易晚年是居住在帳篷里的。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辭去了刑部侍郎的官職,離開長安來到洛陽,居住在洛陽履道坊宅,但從他住在這棟宅子里后,他實際上就再沒在房子里住過,而是一直住在宅子里的一頂青氈帳里,直到死去,他竟然在這個帳篷里住了18年。就在這18年里,就在這個帳篷里,他寫了很多詩,這些詩被后人稱為"氈帳詩",如《別氈帳火爐》、《池邊即事》、《府酒五絕》、《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青氈帳二十韻》、《風雪中作》、《酒熟憶皇甫十》、《初冬即事呈夢得》等,很多。宋朝程大昌對唐人也曾有過研究,他說:"唐人昏禮多有百子帳,特貴其名與昏宜,而其制度則非有子孫眾多之義,蓋其制本出塞外,特穹廬、拂廬之具體而微者。棬柳為圈,以相連瑣,可張可闔,為其圈之多也,故以百子總之,亦非真有百圈也。其施張既成,大抵如今尖頂圓亭子,而用青氈通冒四隅上下,便于移置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