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這位老夫子根據(jù)傳統(tǒng)對蒙童的規(guī)范方面的要求,并結合自己多年的教書實踐,寫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啟蒙孩子的書,叫《訓蒙文》。訓者,教訓也;蒙者,啟蒙也。
當然,這位老夫子還有好多研究"四書"的作品,而且他在研究《大學》、《中庸》這樣的著作之余,還堅持寫詩。也許是特別喜歡水仙花的緣故,他曾經寫了上百首歌頌水仙花的詩歌,后來結集為《水仙百詠》?,F(xiàn)在,這本書在全國兩個地方藏著,一個是北京大學圖書館,另一個是他的家鄉(xiāng)山西省圖書館。
那么,在他那么多的著作里面,哪部作品流傳最廣呢?不用說,就是《訓蒙文》。
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規(guī)》的作者,又為什么說在他留下的眾多著作里,流傳最廣的是《訓蒙文》呢?如果說《訓蒙文》和《弟子規(guī)》是同一部書,那么《訓蒙文》是怎樣變成《弟子規(guī)》的呢?
現(xiàn)在很少有人知道《訓蒙文》,那么《訓蒙文》后來怎么會叫做《弟子規(guī)》的呢?
那是因為后來有一個學者在《訓蒙文》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并把書名改為《弟子規(guī)》。從此之后,這本書在一些私塾里面開始廣泛流行。如此說來,這個人該算是《弟子規(guī)》的大功臣了。
有意思的是,大家現(xiàn)在到書店里買的《弟子規(guī)》有幾十種版本,雖然原著都是李毓秀,但修訂者居然有兩個人,一個叫賈有仁,一個叫賈存仁,兩個名字僅一字之差?,F(xiàn)在幾乎一半版本說《弟子規(guī)》是賈有仁校訂的,還有一半版本說是賈存仁校訂的。孰對孰錯,我想應該是賈存仁,至于這里面的考據(jù)就不用說了,太復雜,應該是賈存仁先生校訂的。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訂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弟子規(guī)》,為什么會產生那么大的影響呢?這當然是由這本書本身決定的。
《弟子規(guī)》是從《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的,講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個字:孝、悌、仁、愛。《弟子規(guī)》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韻形式寫成的,毋庸置疑,這一點肯定是學習《三字經》?!兜茏右?guī)》全文僅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弟子規(guī)》的文字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樸實無華,說理透徹,循循善誘,內容又來自于中國傳統(tǒng)基本的道德、倫理、規(guī)范,所以影響非常之大。從清朝中晚期開始,這本書就成為廣泛流傳的兒童讀本和啟蒙讀物,幾乎可以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這樣的一部書,正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用來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傳統(tǒng)教材。那么,對這樣一位先賢,我們怎能不懷抱一種感恩之情,怎能不去好好地誦讀他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