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節(jié):入則孝之三(3)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 作者:錢文忠


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在傳統(tǒng)文化當中是不允許的。傳統(tǒng)文化當中承認尊長可能犯錯,傳統(tǒng)文化當中也承認小輩有權利,甚至是應該向長輩指出他的錯誤。但是同時,小輩必須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注意自己的言語,考慮到自己的身份,維護尊長的地位和威信,這是傳統(tǒng)要求。而這一點我們現(xiàn)在往往不注重。所以《弟子規(guī)》要求小輩首先要做到"怡吾色,柔吾聲"。你不要鐵青著臉跟長輩說話,你要笑嘻嘻地、輕輕松松地、婉轉(zhuǎn)地向長輩進諫。而且你這個聲調(diào)也不要太具有刺激性和針對性。在這方面,我碰到過一件事情,有的時候我們還真的要向一些小孩子學習。

我有兩位朋友,他們是一對夫妻,兩人關系很好,但性子都急,動不動就掐架。有一次,他們又吵架了,你一句,我一句,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都沒有做到"怡吾色,柔吾聲"。這個時候,他們的兒子睡醒了,坐在床上,看著他爸爸媽媽吵架,鼓起了掌,還說:加油加油,爸爸加油,媽媽加油。這么一弄你說爹媽還吵得下去嗎?吵不下去了,又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一家人嘛。從今往后,他們家就形成一個非常有趣的習慣,就是夫妻兩個剛想掐架,突然就說:要不咱們再加次油?也就不再吵了。其實倒是這個孩子在"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他做得最好。

《弟子規(guī)》指出,如果父母有過錯了,子女應該和顏悅色、態(tài)度誠懇地規(guī)勸父母改正,但是有時即便我們好言勸諫,父母也不一定就會接受。那么如果父母非常固執(zhí),不聽我們的勸說,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弟子規(guī)》接著講到的是:"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如果你進諫了,尊長不聽,你等時間長了尊長心情好一點了,再次勸諫。如果勸諫還不聽,那小輩就不惜哭諫,你要哭:爸爸,你這樣不對,媽媽,你這樣不對。這就是"號泣隨",緊接著就來這一手。假如你哭得太煩人,把長輩惹惱了,揍了你一頓,你還要無怨,這就是"撻無怨"?!兜茏右?guī)》里的這些話在歷史當中都是有依據(jù)的。

我給大家講一個"號泣隨"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只不過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當皇帝。隋唐之際,李世民的父親李淵率軍東征西討,兒子李世民是他手下最重要的將領和最重要的助手。根據(jù)《資治通鑒》的記載,李淵起兵的第一仗是從太原開始的,當時他擔任太原留守。碰到的第一個勁敵就是一個叫做宋老生的人,在這一仗剛要打的時候下起了連綿陰雨,一時間道路泥濘,軍糧匱乏。這個時候又傳來一個消息,說李淵的另外一個對頭劉武周居然和北方的突厥聯(lián)手,準備抄李淵的后路。那么這個仗現(xiàn)在怎么打?前面有勁敵,后面有追兵,李淵和很多人決定退回太原,這仗不打了。但李世民認為劉武周要抄后路的消息是訛傳,堅持應該穩(wěn)定軍心,攻滅對面的這個宋老生。李淵不聽,斷然地拒絕了李世民的勸諫。李世民勸諫了幾次,李淵都不聽。怎么辦?撤軍令馬上就要下達了。情急之下,李世民來到了李淵住的帳篷門口,但是守衛(wèi)的親兵不讓李世民進去,李世民就在帳篷外面號啕大哭,哭聲震天,這一下把李淵給哭醒了。李世民通過最后一次努力,讓李淵接受了自己的建議堅持打下去。這一仗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如果沒有這一仗,后面有沒有唐朝都難說。這個"號泣隨"的故事,也叫哭諫追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