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簡單地分什么“左派”、“右派”,左右是會相互轉(zhuǎn)化的
□ 鬼神的嚇唬和君主的專政不靠譜,我能理解。利害的計算,怎么也有問題呢?
■ 請你想想,墨子怎么說的?“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币簿褪钦f,你愛別人,就會有很多別人來愛你;你幫別人,就會有很多別人來幫你。是不是這樣?
□ 是啊,這有什么問題嗎?
■ 當(dāng)然有。因為這樣一來,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兼愛就“成了一種投資,一種為自己的社會保險”。兼愛者不但可以從中獲利,還很可能“一本萬利”。
□ 這又有什么不妥呢?
■ 在我們看來,當(dāng)然沒什么不妥。相反,一個愛別人、幫別人的人,也能得到別人的愛、別人的幫助,正說明這個社會是健康的。如果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英雄們,不但要流血,還要流淚,那就反倒不對了。但是,在墨子這里,卻有問題。
□ 為什么在墨子這里就有問題?
■ 因為墨子是主張超越性的。前面不是說了嗎,孟子有道理,是因為抓住了道德的可能性。墨子有道理,則在于抓住了道德的超越性。在墨子看來,只有超越了人人都能做到的“親親之愛”,才真正達到了道德的境界。但是,當(dāng)墨子大講兼愛好處的時候,他究竟是超越了呢,還是沒有超越呢?要知道,道德的超越性,最重要的就是超越功利呀!
□ 這倒真是。在這個問題上,墨子怎么不講超越性了?
■ 而且,更有趣的,是孟子反倒大講特講。孟子的名言是什么?“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仁義超越好處,道德超越功利,這不是講超越性嗎?
□ 這確實很有意思??赡芘c超越,孟子選擇可能性,墨子選擇超越性。超越與功利,墨子選擇功利性,孟子選擇超越性。是不是這樣?
■ 正是。這就好比經(jīng)濟學(xué),公平與效益是一對矛盾。有的經(jīng)濟學(xué)家主張公平優(yōu)先,有的主張效益優(yōu)先,這就形成了所謂“左派”和“右派”。但是,“左派”和“右派”,并不是絕對的?!白笈伞笨赡茏兂伞坝遗伞?,“右派”也可能變成“左派”。主張公平優(yōu)先的,在某個問題上也可能大講效益;主張效益優(yōu)先的,在某個問題上也可能大講公平。所以,不要簡單地把思想家分為“左派”和“右派”,左右是會相互轉(zhuǎn)化的。
□ 怎么會這樣呢?
■ 這也不奇怪。好比兩個人,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面對面走過去,交鋒。結(jié)果怎么樣呢?很可能是南邊的跑到北邊,北邊的跑到了南邊。
□ 走著走著,就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 對,我稱之為“走東門,進西屋;打左燈,向右轉(zhuǎn)”。
□ 會這樣嗎?
■ 會呀!比方說,墨子是主張平等的。他認(rèn)為,人人生而平等,沒有親疏遠(yuǎn)近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對每個人、一切人,都應(yīng)該平等地、無差別地愛。這就是“兼愛”。但墨子又同時主張“尚同”,要求所有人都無條件地服從上級,而且最終只服從天子一個人。請問,這是平等呀,還是不平等?是“左”呀,還是“右”?
□ 這還真不好說。
■ 還有,墨子的立場,無疑是草根的、平民的、勞動人民的。為了替勞動人民爭取權(quán)益,墨子著書立說,奔走呼號,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恨不得磨穿鞋底,磨破嘴皮。然而他的改革方案又是什么呢?君主專政,精英治國。
□ 墨子主張精英治國嗎?
■ 主張。這個主張,在墨子的思想體系里面,也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尚賢”。具體地說,就是由最圣明的人擔(dān)任天子,次圣明的人擔(dān)任國君,再次圣明的人擔(dān)任鄉(xiāng)長里長,然后村民、鄉(xiāng)民、國民、人民,逐級“尚同”。村民意見分歧,里長統(tǒng)一不了,鄉(xiāng)長說了算。鄉(xiāng)民意見分歧,鄉(xiāng)長統(tǒng)一不了,國君說了算。國民意見分歧,國君統(tǒng)一不了,天子說了算。天子,是最高的決策者和仲裁者。請問,這又究竟是“草根政治”呀,還是“精英政治”?是“人民民主”呀,還是“君主專政”?
□ 這么說,墨子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 你看是自相矛盾,我看是邏輯必然。因為有一個問題墨子解決不了,那就是平等之后,人際關(guān)系如何規(guī)范,社會秩序怎樣維持。
□ 這個問題誰解決了?
■ 法家。
□ 儒家解決不了嗎?
■ 儒家怎么解決得了?儒家是主張不平等的。不過有趣的是,挺身而出維護民權(quán),甚至認(rèn)為民權(quán)高于君權(quán)的,卻又是儒家的孟子。
□ 這又是怎么回事?
■ 我們下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