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撲火這個自古以來就讓人感到神奇的現(xiàn)象在今天仍然是個未能完全破解的謎。不管你是嘲笑飛蛾自取滅亡的愚蠢,還是贊美飛蛾追求光明的勇氣,有一點是肯定的,飛蛾并非在尋死,而是誤把燈火當(dāng)成了某種對它的生存或繁衍至關(guān)重要的東西,是我們?nèi)祟惖陌l(fā)明操縱了飛蛾早已進化而來的某種本能。
為什么嬰兒逗人喜愛
為什么嬰兒的樣子大家見了都覺得可愛?為什么有的嬰兒要比別的嬰兒更令人憐愛?上世紀(jì)40年代,奧地利動物學(xué)家、197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洛倫茲(Konrad Lorenz)通過實驗,歸納出構(gòu)成嬰兒的可愛性的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大圓頭,大而突出的額頭(奔兒頭),位置在頭部的中線之下的大眼睛,短小、胖乎乎的四肢和手腳,圓胖的體形,柔軟、有彈性的皮膚,肥嘟嘟的兩頰,動作笨拙。此外,大瞳人、小鼻子、細眉毛、酒窩等身體特征和天真、好奇、調(diào)皮等性格也被認(rèn)為很可愛。
那些強烈地體現(xiàn)出這些特征的嬰兒會被認(rèn)為特別漂亮可愛、柔弱無助,會讓大人不由自主地萌生憐愛之心,情不自禁地表現(xiàn)出關(guān)愛之舉,例如低頭察看、撫摸、輕拍、尖著嗓子叫小名昵稱,等等。面對這樣的嬰兒,大人會消除戒心,感到親密、溫暖,很容易形成感情紐帶。這些反應(yīng)是與生俱來的,不管是在哪種文化環(huán)境中長大的人都普遍具有。
嬰兒并非是為了吸引大人才進化出這些可愛的特征的。這些特征大多是嬰兒在發(fā)育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例如,為了擁有人類那顆信息量巨大的大腦,嬰兒在出生后大腦還要持續(xù)快速地發(fā)育,這就使得嬰兒有相對較大、較圓的腦袋;嬰兒眼睛的位置較低,隨著兩頰和下巴一帶的骨頭的發(fā)育,眼睛位置才逐漸往上移;嬰兒鼻子里的軟骨組織還未發(fā)育好,所以鼻子顯得小而扁平;嬰兒胖乎乎的肢體和柔軟的皮膚,是在為身體的生長留下余地;嬰兒的動作顯得笨拙,是因為要讓肌肉群的運動達到協(xié)調(diào),需要經(jīng)過數(shù)年的練習(xí)。
嬰兒的可愛特征不是“有目的”地進化出來的,但是這些特征能在大人心中激發(fā)可愛的感覺,則是進化而來的,原因很簡單:如果大人覺得他們的嬰兒的這些特征很可愛,就會更愿意去保護、照顧他們,嬰兒就能更好地生存下來,基因也能得到更好的傳播。那些不覺得這些特征可愛的人的基因?qū)㈦y以遺傳下來,而被淘汰掉。
成人的這種感情超越了血緣。我們不僅覺得自己的嬰兒可愛,也會覺得別人家的嬰兒可愛。因此,領(lǐng)養(yǎng)嬰兒在人類社會特別盛行,而殺戮嬰兒則被視為最無人性的殘忍行徑之一。
這種感情也超越了物種界限。人類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有相近的發(fā)育過程,它們的幼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和人類嬰兒相近的特征。因此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的幼仔都讓人覺得很可愛。隨著幼獸的逐漸長大,其可愛程度也逐漸降低。某些動物在成年后仍然具有人類嬰兒的某些特征,它們就成了最受歡迎的可愛動物,例如大熊貓、樹袋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