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范曾自述》: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學(1)

范曾自述 作者:范曾


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學,兼論藝術(shù)

正如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國是小國寡民,而他的治國方略卻是為強大的帝國鋪平道路一樣,老子反對聲色、否定感知的美學思想也積極地影響了中國藝術(shù)的發(fā)展,這正是人類認識史上的怪誕現(xiàn)象。正因為老子的思維不是屬于那種管窺而錐測的一孔之見,不是那種畫地為牢、勢不可入的偏私之談,不是屬于人類有限而短暫的歷史所形成的小慧智,他所論述的“道”是宇宙的無可窮極的大慧智,因此,人類的一切活動,包括文藝創(chuàng)作在內(nèi),是可以從他“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言說之中體會那種宇宙徹底的和諧的。而倘從和諧中生發(fā)出來的文藝,若真正體現(xiàn)著那冥冥中的道,那么,老子的哲學就不但沒有起到反對聲色的作用,反而在起著助長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可視的色、可聽的聲的無形的作用。如果人類的技巧真正接近著那惚惚恍恍的道,那不正符合老子所反對的小巧而追逐到大巧了嗎?

我們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的確沒有看到一句贊賞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美的話,即使第八十章中提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這“美其服”不是形容衣飾之文彩華美,而是“樂意其服”的意思,甘、美、安、樂四個字連用,是指在小國寡民之世,人們的知足常樂的狀態(tài)而已。

在老子的心目中,人類之所以有了美丑之判,還是因為大道已廢的結(jié)果。這美,和仁義禮法一樣,不是什么好東西,所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美的存在,是因為有了丑、有了邪惡。老子所謂“大道廢,有仁義”,在此也可以衍化為大道廢而有美。

老子有感于東周之世社會的動蕩、物欲的橫流,對統(tǒng)治者的聲色犬馬之好可謂深惡痛絕。那檐牙高啄的宮殿,那妃嬪媵嬙的淫糜,那山珍海錯的飲宴,那彩繪雕鏤的裝飾,那駿驥騰驤的獵射,那奇貨珍玩的貪欲,是那樣地背離著大樸無華的自然,背離著無私而覆的天、無私而載的地,這絕不是圣人之所愿;而且圣人知道,這些難得之寶是不值得珍愛的,這樣百姓也不會因此而為賊為盜。而那些能誘發(fā)百姓貪欲的財貨美色也是不值得張揚的,那么百姓便不會為之而心猿意馬,想入非非。(《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薄独献?第三章》:“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保┧凶阋允股鐣撊A的事物,都違背著“道”,違背著“大樸”,違背著“自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