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在1919年的《每周評論》上曾有過《研究室與監(jiān)獄》的名論。他說:"世界文明發(fā)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一是監(jiān)獄。我們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jiān)獄,出了監(jiān)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生最高尚最優(yōu)美的生活。從這兩處發(fā)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文明。"這些話,并非他徒逞一時之快的豪言壯語,而是身體力行的自箴之詞。1932年他第五次被捕,在解往南京的火車上,他呼呼酣睡,了不在意。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向他求字,他率爾而應,提筆就寫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幾個大字。在獄中,他聽到有可能處死的消息,毫不畏懼地說:"我腦筋慘痛已極,極盼政府早日提我下獄處死,不欲生在此惡濁社會。"
張元濟一直是個"低調子"的漸進改良主義者,"和平改革勿傷元氣",可以代表他的基本想法。194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士開會,他在會上說:"倘若沒有戊戌的改變、庚子的義和團,人民對朝廷的觀念不同,也許不會有辛亥的流血的革命,就不會造成一個袁世凱,演出那一套洪憲的笑話,更不會有后來各省軍閥的火并和割劇。經過這一二十年和平的改革,我們當然可以像一個國家。(若當初即和平)我想并不會引起日本的覬覦,一步步的侵略逼成了八年的抗戰(zhàn),使我們貧弱到這個田地。"
顧準在反思"革命"時認為:"人間世的基調是進化,革命則是進化受到壅塞時的潰決。"他把革命當做一個前提對待,他考慮革命之后的問題,即"娜拉走后怎樣",他的結論是要從理想主義走向經驗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