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多寺院,單說兩座:泉岳寺和萬昌院功運寺。泉岳寺供養(yǎng)著淺野內(nèi)匠頭長矩,香火旺盛,而萬昌院功運寺里,游客在吉良上野介義央的墓前既不合十也不上香,那番情景判若國人之于岳飛與秦檜。
時當岳飛遇難后五百六十年,日本元祿十四年,赤穗城主淺野在江戶城中刀傷吉良,被幕府將軍綱吉處以即日剖腹自裁,財產(chǎn)悉數(shù)充公。以大石內(nèi)藏助為首,四十七名淺野遺巨臥薪嘗膽一年零九個月之后(1702年),闖入吉良宅邸,殺死十八人,將首級供到淺野墓前。
這群赤穗浪士的行為贏得一般市民的同情和禮贊,儒者們卻各執(zhí)一辭,室鳩巢等人肯定他們是“忠臣義士”,而荻生徂徠認為那不過是赤穗城這一小小社會的君臣之義,觸犯了天下大法。翌年二月,四十六人(事后有一人失蹤)被成全武士之禮,齊齊切了肚皮。江戶幕府二百六十年,太平盛世,這算是激動人心的大事件。
1748年,取材于元祿事件的人形凈瑠璃《假名范本忠臣藏》上演,從此“忠臣藏”演義開來。日本人最喜好的文學,不是《萬葉集》,不是《源氏物語》或《平家物語》,而是忠臣藏傳說及其派生的眾多作品。撮其要者,如芥川龍之介的短篇《某日的大石內(nèi)藏助》、真山青果的劇作《元祿忠臣藏》、吉川英治的長篇《新編忠臣藏》、大佛次郎的《第四十八個漢子》、池波正太郎的《復仇群雄》、井上廈的《不忠臣藏》、井澤元彥的《元祿十五年的反叛》、森村誠一的《忠臣藏》、志津三郎的《妖說忠臣藏》。這些妙筆生花的作品,或注入勤王精神,或鼓吹反抗體制。評論家借題發(fā)揮,古來的民族信仰、武士的行動美學,乃至幕末武士的失業(yè)與再就職、危機管理,都論得頭頭是道。此一事件之所以如此富有魅力,歸根結底,在于歷史事件轉化為文化性事件。赤穗浪士把武士道具象化、現(xiàn)實化,其主從義理給日本國民精神以極其深刻的影響。
《假名范本忠臣藏》里壞蛋叫高師直,貪欲好色,但明治以后,忠臣藏成為忠君愛國的范本,人物也用了真名實姓,使吉良上野介遺臭二百余年。不僅墓石遭人吐痰撒尿,連寵臣清水一學的后代也跟著晦氣,改名換姓才有職可就。到了 90年代,終于有池宮彰一郎的小說《四十七個刺客》顛覆定說,把吉良索賄,淺野不堪其辱,以致拔刀,變?yōu)榇笫瘍?nèi)藏助操作流言,離間敵方,搞了一場情報戰(zhàn)。
這部小說給吉良平反,所以他家鄉(xiāng)小鎮(zhèn)也破天荒上演了據(jù)之改編的忠臣藏電影;沒有電影院,是在體育館里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