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和其他民族一樣,有這樣一個特點:希望盡可能長地隱瞞壞消息,不得已傳達時,也采取偽裝的形式,然而,中國人所要求的“好形式”欺瞞性過強了,以至使我們吃驚,感到毫無意義。我們聽說一位慈祥的奶奶,與兩位低聲耳語的朋友不期而遇,這兩位朋友是專程報告她外邊的孫子去世的不幸消息的,然而卻反復擔保他們只是在聊閑天,盡管半小時之后就真相大白了。我們還聽說,一位離家?guī)讉€月的兒子,回家路上途經最后一村子時,朋友勸他別逗留看戲,他從中正確地推斷出:他的母親去世了!我們曾經受托給一位離家遙遠的人轉送一封信,信的內容是:他不在家的時候,他的妻子突然去世了,鄰居發(fā)現(xiàn)沒有人阻止,就拿走了他家中所有的東西,而這些東西理應留給他這個孤苦伶仃的人。但是,這封信的封皮上卻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平安家信”!
中國人欺瞞的才能,還表現(xiàn)在他們理應使用的數(shù)字上面。這樣,一部書的五卷冊,標為仁、義、禮、智、信,因為書是以五德的既定順序命名的。四十多卷的《康熙字典》常受到推崇,但卻不像我們所預想的那樣,按照偏旁部首排列,而是根據(jù)十二“甲字”編排的。在考場上,考生所居的密室,也用千年經典中上千個不重復的字標記。
另一個例子,是家人和外人對已婚婦女拐彎迂回的稱謂。婦女實際上沒有名字,僅有兩個姓。她丈夫的姓和她娘家的姓。她被稱為“某某氏”。于是,一位與你熟悉的中國人,跟你說“小黑子他媽”病了,而或許你壓根就沒聽說過他家里有什么“小黑子”,但他以為你一定會知道,可是,如果沒有孩子,事情就麻煩了。也許,這位婦女就有了“小黑子他嬸”等其它曲折的稱呼。上了年紀的已婚婦女,稱自己的丈夫是“外邊的”,意思就是出家在外忙生計的人;然而年輕的已婚婦女,既沒有孩子,又沒有暗示關系的詞語,提起丈夫時就陷于困窘了。有時稱丈夫為“老師”,而有一次我們聽她在被逼得慌不擇路時,以職業(yè)作為丈夫的簡稱———“油坊這么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