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流言,大多數(shù)人是深惡痛絕的。流言不僅破壞個人幸福,更可能成為社會信念大廈上的“蛀心蟲”。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認為,流言最大的破壞性在于鼓動群體沖突和相互不信任,從而激化社會矛盾。
戰(zhàn)國時,魏國大夫龐恭就以“三人成虎”的故事來告誡魏王不要聽信流言。鬧市中出現(xiàn)老虎的概率有多大?微乎其微。然而當許多人奔走相告時,相信流言的人就開始逐漸增多。
有些人無端地制造謠言,發(fā)起事端,攻擊他人,以滿足自己的虛榮或復(fù)仇心理,結(jié)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給被傷害的一方帶來阻力和災(zāi)難,嚴重的還會引發(fā)悲劇。
面對流言,我們要善于克制自己。當聽到有關(guān)自己的流言飛語時,人們難免會產(chǎn)生一系列強烈的情緒反應(yīng),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因此要盡量避免在這時采取相關(guān)的反擊行動。應(yīng)該等情緒反應(yīng)過去以后,再作下一步打算。如果你一時說不清真相,不妨先回避一下,因為不加理會的流言飛語很快就會平息。
面對流言飛語,我們很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此時就需要很好地疏導。一般來說,疏導消極情緒有兩類方式:一類是聽其自然,一類是自我控制。聽其自然的方式是讓情緒自然釋放;自我控制的方式是運用自制力轉(zhuǎn)移消極情緒,如聽音樂、看喜劇電影、郊游、唱歌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心理盡快得到恢復(fù)。
當流言飛語襲來時,不要到處向別人表明自己是“清白無辜”的,這樣做等于是在擴散自己的流言飛語。明智的做法是,在被誤解且未向?qū)Ψ匠吻逯埃乙粋€或幾個自己最信任的人,講明事情的真相,共同分析造成誤解的原因,然后再找出消除誤解的辦法。
此外,還要學會容忍。對于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流言飛語,要采取容忍的態(tài)度,不予理睬。容忍為澄清事實真相提供了時間和機會,其效果往往超過強求與憤懣。
要想少被流言飛語傷害,就要經(jīng)常進行自我檢查,消除容易被他人攻擊的隱患。一般說來,當你提升到某一重要位置時,當你一夜之間成為名流時,當你觸犯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時,你都可能成為流言飛語的中心。對此,既要思想上有準備,沉著應(yīng)付,又要格外謹慎,搞好人際關(guān)系。
流言止于智者。要明白,能夠打倒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你就是你自己,如果能夠做到不太在意別人對你的議論、評價或流言飛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