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 為什么中國沒有產(chǎn)生過奢侈品牌?要回答它,應該先弄清另一個問題: 為什么我們的鄰居日本就可以?也許您沒想到,后者的答案就體現(xiàn)在炒股必用的一種技術工具——K線上,而這又和日本的一個歷史人物有著極大的關系,他就是幕府將軍德川家康。
在日本的戰(zhàn)國時代,比起另外兩位風云人物——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要顯得更有城府。他在江戶設立幕府之后,就建立了一種“輪住”制度,要求各諸侯大名除了按慣例把家眷留在江戶作永久人質(zhì)之外,大名本人還要每隔一年就到江戶住上一整年。其目的是為了監(jiān)視并控制大名,防止他們鬧事。但也有學者認為,德川家康這么做,還有另一層考慮,那就是要盡量消耗諸侯們的錢財,讓他們即便想起事也力所不及。
這位幕府將軍當時是否真的這么想,現(xiàn)在誰也不知道。但每兩年一次大隊人馬從領地到江戶的往返費用,確實耗費了諸侯們大筆銀兩。本來,例行的朝覲完全可以輕車簡從。但諸侯們實在太愛講排場了,非要大張旗鼓、浩浩蕩蕩不可,而且行進緩慢,耗時甚久。其開銷之大,是不難想象的。
既然路途上都那么講排場,到了江戶之后自然也不例外。來自各領地的大名及其家眷和家臣,在江戶的住處都挨得很近,這些貴族們終日無所事事,錦衣華服,互相攀比。于是乎,奢華消費之風日漸隆盛。單和服一項就所費不貲,每有新款面料上市,他們一定趕做新衣,不落人后。身為貴族,當然要用最高級的絲綢和最好的印染,而且不同季節(jié)和場合,要穿不同款式的和服。因此,當時的江戶就產(chǎn)生了專為貴族服務的高級綢緞莊,如三越、高島屋等,它們就是現(xiàn)在的同名高級百貨公司的前身。
看來德川家康的方法確有奇效,這一行一住的開銷,很快就讓大名們?nèi)氩环蟪隽恕?墒?,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貴族們即便手頭再緊,外表也不能露怯,排場都還得撐著,于是他們便只好寅吃卯糧。當時的日本,是一個以稻米為財富標志的國家,諸侯們唯一的財源就是他們的領地上所出產(chǎn)的稻米。為了應付開銷,他們便開始以“米票”的形式預售下一季的稻米,日本人為此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空米”。
其實,在德川家康掌權之前,空米交易就已經(jīng)存在了。極具商業(yè)才華的豐臣秀吉,把大阪建成了一座經(jīng)濟繁榮的城市,使那里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發(fā)達的米市。到了德川幕府時代,江戶的貴族們所開出的米票,在兌現(xiàn)之前就可以在大阪的米市上轉(zhuǎn)讓。隨著貴族們對現(xiàn)金需求的日益增加,開出的米票越來越多,空米交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
大阪的交易商們?yōu)榱藴蚀_掌握米票的價格走勢,便以蠟燭圖的方式來記錄每天的各項價格(開盤價、收盤價、最高最低價等),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的分析預測方法,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酒田戰(zhàn)法”,它成為了當今股市中K線派的理論基礎。今天的股民們也許想不到,他們每天都看的K線圖,竟是源于400多年前一位日本政治家的謀略和一批貴族的奢靡。
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維持了將近280年的和平,使江戶發(fā)展成為一個人口眾多、商人聚集、商業(yè)活躍的都市,這一切至少部分地得益于輪住制度。正因為有了輪住制度,原本待在各自領地的貴族們才聚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消費圈子,換個當今時髦的詞兒,這叫“具有歸屬感的消費階層”。他們彼此交流,互相攀比,雖然耗費了錢財,卻也提升了品味。
由于日本的世襲貴族制度一直延續(xù)到“二戰(zhàn)”前,因此,這種講排場、好攀比、愛消費的習慣也持續(xù)了好幾百年。雖然這個圈子非常封閉,但作為最令人羨慕的階層,難免不為外界所窺探與模仿,并對社會產(chǎn)生影響。我想,日本人所特有的品味精致、追求極致的民族性格,也許就根源于此。有了這樣的消費階層及其示范效應,才有了滋生奢侈品牌的土壤??纯捶▏绻麤]有當年的宮廷、貴族及上流社交圈,又怎么會有今天的奢侈品產(chǎn)業(yè)呢?再看看現(xiàn)在巴黎滿大街的日本人,每天下午巴黎高級面包店前排隊的人中至少一半的東方面孔,上前一問,都是日本人,不是常住巴黎的,就是來旅游的,還有愛馬仕(HERMS)打折時“打飛的”專程趕來的日本人……所有這些場景,應該都有其歷史根源吧?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本文開頭的第一個問題吧。與日本德川幕府同時期的中國,當時是明萬歷至清道光年間,彼時中國的各項實力均遠強于日本。尤其自康熙以降,清廷更是舉世公認的最有品位的皇室,再加上聚集在北京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王公貴族和旗人。要說那土壤,我們可比隔壁鄰居肥沃多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今天的差距呢?
日本的工業(yè)化起于明治維新,這是日本走向現(xiàn)代化的起點。大約就在同時,中國的光緒帝所要進行的改革,其實與明治天皇幾無二致,但結局卻大相徑庭。毀了光緒帝的改革理想,同時也毀了他一生的,就是他的親姨媽慈禧,對于這段歷史,相信每位國人都了然于胸。但未必每個人都能意識到,伴隨著清朝的衰落,中國的貴族階層也日漸萎縮并最終消失,中國最有品位的城市平民階層——旗人,也淪落為文藝作品中的“敗家子”形象而受盡嘲笑。自此,國人有誰還敢坦然地沉溺于聲色犬馬?而失去了有品位的階層,又何來滋生奢侈品牌的土壤呢?
有意思的是,中日歷史上的這一男一女兩位政治人物,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自己國家未來消費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而出發(fā)點最終都歸結于兩個字——權謀。不過,相比較而言,慈禧的影響面顯然要更大一些,由于她一手扼殺了中國的百日維新,等于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提供了寬松的競爭環(huán)境,使得日本在近代東亞國家的競爭中得以勝出,也讓自己的國家在近代化進程中徹底出局。我想,如果我是日本人,應該會感激慈禧,假如沒有她這根攪屎棍子,又怎會有中國的積弱不振和日本的快速崛起呢?
記得幾年前,我曾問過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剛剛回國的中國白領女性:“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國的慈禧?”顯然她沒明白這個問題背后的邏輯,因為我清楚地記得她當時的反應: 錯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