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我們不會被騙第二次(4)

第56號教室的奇跡 作者:(美)雷夫·艾斯奎斯


結果

父母和老師可以通過討論考試結果來幫助孩子,讓孩子明白“行動”和“成果”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當全國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測驗上時,我們往往會在孩子身上施加過大的壓力。這不但讓孩子們過著悲慘的生活,也降低了他們做出最佳表現的機會。

有些老師對學生說,他們的未來決定于測驗的分數;有些老師提醒孩子們,表現不佳會讓父母與老師顏面掃地。在第56號教室,我會告訴孩子們幾件可以幫助他們放松的事情,以便考場上有更好的表現。

首先,我要他們告訴我,以前他們考不好的時候老師都怎么發(fā)火的恐怖故事。我們常常講到笑翻天,因為這么做有助于放松。接著,我向他們說明一個重要的概念:測驗就像溫度計,它是一項測量工具,就這么簡單。只是它測的不是溫度,而是對某項技巧的理解。我會提出一個問題:要是他們某次數學沒考好,會有什么實際結果?他們的未來是不是完蛋了?第二天太陽是不是照樣升起?孩子們需要了解,一次沒考好并不代表是世界末日。爸媽還是愛他們的,我也是。如果學生在某次乘法測驗中表現不佳,只代表著一件事情:他還不了解這個技巧,而我很愿意再為他講解一次。從“信任”的主題上看,我說到做到。我前后一致的行動讓孩子們知道我不會放棄他們,也不會因為某一次測驗的分數生他們的氣。身為大人的我們,必須努力幫助孩子們安全渡過分數的陷阱。

父母和老師必須牢記在心: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世界上總是有更會閱讀、數學更強,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們的目標是開發(fā)每一位學生的特質,盡可能讓他成為一個特別的個體。身兼教師和父親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學習和改進當中,我會用自己過去的行為作為標準來衡量我的成功或失敗,但從來不拿自己和另一個老師或其他父母相比。

30 了解一些應試技巧還是必要的

應試技巧

許多好老師都會協(xié)助學生了解“很會考試”的重要性。考選擇題的時候,“會不會考試”往往對成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SAT可能是最好的例子:因為應試技巧對考試時學生的影響也很大,有助于理解力的提高。我通常用以下的幾個策略幫助學生解選擇題。

上數學課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孩子們因為覺得自己很聰明而愛上它。在我們玩完心算游戲或是一輪Buzz之后,就開始做一種很特別的題目。題目可能簡單如加法,也可能復雜如代數,我通常會在教完技巧后出10~15個題目給孩子們練習。例如,在出題給孩子們自己算之前,我會在黑板上多出一道題目:

63

+28

A?

B?

C?

D?

雷夫:好,同學們,假裝這是你們史丹福九號測驗的題目。我們都知道,史丹福九號測驗會決定你們未來的快樂、成功,還有你們在銀行里有多少錢(孩子們咯咯地笑了)。誰知道答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