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誕辰事件"凸顯中國人的道德理念困惑(4)

自主權(quán)利的道德界限 作者:王國鄉(xiāng)


李德順教授否定推己及人的倫理方法的主要理由是:由于同一客體滿足不同主體需要的效用或價值因人而異,"人與己之間的質(zhì)性"是不同的,所以,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具有"致命弱點",不能據(jù)以推證出倫理道德的普遍價值。由此證明推己及人的倫理方法,"在當今人類多樣化的個體個性和獨立性發(fā)展起來的時代",是行不通的。

另一位著名倫理學(xué)者高兆明教授寫道:

研究社會道德現(xiàn)象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我們所熟悉并習慣上使用的由個體心理向外推及的"主觀外推式"。這是一種有"己"有"我"的方法。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的心理換位思考和情感溝通方式,并由此構(gòu)建出一個完整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體系,這就是屬于"外推式"的思想方法。在這種方法中,主體本身的主觀情感及其內(nèi)容就成了全部倫理的基石。中國古代的道德思考基本上是屬于這種"外推式"的思維方法。

……

這種認識方法、認識立場亦有其故有的局限性,這集中體現(xiàn)為強烈的主觀偏好性。當我們自己以當事人的身份出現(xiàn)時,總是帶有某種利益偏好與利益關(guān)系,并不可避免地對問題的認識帶有某種偏好。我們的眼光和理性會被自己的利益和偏好所遮蔽,從而陷入"理性無能"之境地。

高兆明否定推己及人倫理方法的理由,是因其帶有"強烈主觀偏好性",會陷入"理性無能"的境地。因而,必須用一種"客觀中立"的倫理方法來代替它。

4 "孔子誕辰事件"凸顯當代中國人的道德理念困惑

如果說"不感恩事件"引起的道德困惑主要是當代中國人生活實踐中的道德困惑,那么,由外國人推崇孔子引起的國人道德困惑,則主要是道德理念上的(道德哲學(xué)或倫理學(xué)的)困惑。不過,任何實踐中的道德困惑,總歸是道德理念或理論上的困惑;而任何道德理念的困惑,總會引起道德實踐的困惑。這里只是從引發(fā)道德困惑的直接原因方面把孔子格言引起的困惑稱為道德理念困惑。

國人道德理念困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孔子的道德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由《論語》體現(xiàn)的孔子倫理思想,在西方(以及東南亞)國家受到高度推崇,而在當代孔子的故鄉(xiāng)中國卻受到冷落、漠視和非議?為什么一些西方學(xué)者認為,中國孔子的倫理思想在西方的傳播,是歐洲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肇因,是西方社會倡導(dǎo)的平等、自由、博愛、無神論、理性、民主等現(xiàn)代政治、經(jīng)濟、法律理念的來源之一(另一個來源是希臘道德哲學(xué)),甚至是最重要的來源?但又為什么在中國人看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糟粕,是中國進行民主革命的障礙,不批臭批倒"孔家店",便不可能進行民主革命?或者具體說,為什么法國1793年《人權(quán)與公民權(quán)宣言》中,把孔子的道德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宣布為"自由是屬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quán)利之事的權(quán)利",這一著名的政治與法律原則的"道德界線"或道德基礎(chǔ)?為什么孔子格言如今仍然被鐫刻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被認為是人類具有普世價值道德格言?而又為什么當代一些中國人卻把孔子的道德格言看作是"典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體現(xiàn)"?為什么一些倫理學(xué)者更是認為由孔子格言體現(xiàn)的"推己及人"的倫理方法,具有"致命弱點",不適合"當今人類多樣化的個體個性和獨立性發(fā)展起來的時代",或者是一種帶有"強烈的主觀偏頗性"和"理性無能"的倫理方法?造成這種中西文化或道德理念沖突的原因,是階級立場的不同,還是中國人在"道德是什么"的認識上存在誤區(qū)?是外國人錯誤地解讀了孔子道德思想,還是中國人自己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當作糟粕予以拋棄?我們能不能從一個建立和諧社會的視角(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戰(zhàn)爭或階級斗爭的視角)重新審視孔子道德思想的積極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