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倫理學質疑之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可以普遍推廣實行的道德規(guī)范嗎?
1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原則肯定"無私利人"是道德,"損人利己"不道德
上面引文的作者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原則看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道德核心理念的最高要求。那么,這一道德原則是可以普遍推廣實行的道德規(guī)范嗎?下面讓我們做一些更深入的分析。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一成語是國人關于一個道德原則的文學性表達,就它的倫理學意義而言,就是確認,無私利人是道德的行為,而損人利己則是不道德的行為。這一表述,對于許多深受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影響的人來說,似乎是毋庸置疑的道德格言,甚至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在這里,我們卻要對它的真理性提出質疑。
2 市場經(jīng)濟的商品交換原則是"為己互利"的道德原則
一般而言,在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中,所有參與市場經(jīng)濟活動的人都是以"自主、自利"為目的從事商品生產(chǎn)和交換的人,即經(jīng)濟人。經(jīng)濟人與經(jīng)濟人之間的平等關系表現(xiàn)在,大家都是具有自利生存能力(或自我生存能力)和自主選擇權利的經(jīng)濟人。人們之間的經(jīng)濟利益關系表現(xiàn)為互利交換關系,即按雙方同意的價格進行商品或勞務交換。在雙方都以自利為目的通過雙向自主選擇進行互利交換時,雙方都沒有損己利人,也沒有損人利己,而是互利雙贏的。因此市場經(jīng)濟的互利交換原則可以概括為"為己互利"的交易原則。這里只存在利益的互惠交易,不存在利益的單方面轉移。
按照中國人對"道德"一詞的理解,它具有合理的、應該的、應當?shù)?、正當?shù)暮x,即"凡是應當?shù)木褪堑赖碌?或"凡是道德的就是應當?shù)???紤]到經(jīng)濟人不是用偷竊、搶奪的方式從他人那里取得滿足自己需要的商品或利益,而是用和諧的、議價交換的、互利的、自主選擇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因而就可以認為是合理的、應當?shù)摹⒌赖碌男袨?。因此,筆者把經(jīng)濟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與他人實現(xiàn)互惠互利的行為稱為"為己互利"的"經(jīng)濟道德"原則。其中"為己"是指"自主、自利"而言,"互利"是指在商品或勞務交換中雙方相互尊重對方利益或不損害對方利益,即"不損人"而言。這一方面表明,經(jīng)濟人從事社會分工生產(chǎn)和互利交換的經(jīng)濟行為是應當?shù)?、合理的、道德的,從而與各種"利他"或"利己"的經(jīng)濟行為相區(qū)別;另一方面,把經(jīng)濟道德與第三章將要論及的人格道德(作為"為己愛人"的個人品德、美德)相區(qū)別。
從"為己互利"是市場經(jīng)濟道德原則的倫理判斷出發(fā),可以指出,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個人通過參與社會分工生產(chǎn)與互利交換來取得生活資料,用于滿足自己的需要,是道德的行為。只有通過損害他人利益而牟取私利的人,即損人利己的人,才是不道德的行為。
3 "無私利人"的道德原則必然導致"損人利己"的后果
根據(jù)"為己互利"是道德的原則,可以指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原則,即"無私利人"的道德原則,是與市場經(jīng)濟的分工生產(chǎn)、互利交換的經(jīng)濟規(guī)律相沖突的。
根據(jù)"損人利己"是不道德的原則,可以指出,無私利人的道德原則是自相矛盾的,不可以推廣實行的。下面,讓我們做一些具體地分析。
第一,所謂無私利人就是指不求報酬地將自己的利益出讓給別人,這對于出讓利益的一方來說,當然就是以損己為代價的利人,即損己利人;但對于接受利益的一方來說,就是白白占用了他人的利益,成了損人利己的人。而損人利己,如上所述,卻是不道德的行為。這就是說,那個厲行無私利人道德原則的人,成了制造或縱容他人成為損人利己者(不道德者)的人。
第二,如果在一個社會中有一部分人厲行損己利人的道德原則,從而使另一部分人得以損人利己,其后果是使社會成為一些損人利己者(不道德者)的天堂!而制造這個不道德者的天堂的始作俑者,卻恰恰是那些提倡和厲行損己利人道德原則的人。所以從效果上看,損己利人道德的提倡者和厲行者也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