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用“超脫”這個詞來區(qū)別于東方的“宿命論”或“漠不關(guān)心”,那么讓它成為你用積極方式重新定義的第一個詞好了。超脫不是表示冷漠,它表明你真的不想讓消極情緒一直纏著你。
第三步:放棄自我批判
你得到那些你認(rèn)為你應(yīng)該產(chǎn)生的情緒。然而許多時候,這些并不是你想要的情緒,根本不是。除此之外,每個人都在玩著用好情緒來替換壞情緒的游戲,這實質(zhì)上就意味著自我批判。沉溺于“壞”的情緒中-憤怒、恐懼、嫉妒、敵意、受害、自憐和侵略-意味著這個自我形象需要這些負面情緒。沒有兩個人以相同的方式使用情緒,我們都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建立各自的身份。有人用恐懼來激勵自己克服挑戰(zhàn),有人則用它來變得依賴他人、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有人用憤怒來控制周圍的人,有人卻害怕表達憤怒,從不表現(xiàn)出來。然而,你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是與你的每一種情緒綁在一起的。
任何情緒都是有效的,但是當(dāng)你加進自我批判的成分時,任何情緒都可能是破壞性的。當(dāng)愛錯位、扭曲或被拒絕時,它可以奪去人的生命?!拔抑皇窍霂兔Α甭犉饋硐褚馕吨P(guān)愛的積極宣言,但多少次它也意味著不受歡迎的打擾?任何時候,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塑造一個沒有自我批判的自我形象。無數(shù)人想要如此,也有幾乎同樣多的專家告訴我們?nèi)绾蝸碜龅健5侨绻愕那榫w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你將無法創(chuàng)建你想要的自我。如果像憤怒和恐懼這樣的主要情緒都能夠隨心所欲、自行其是,你很難自我感覺良好。那么該怎么辦呢?抑制和壓制沒有用,對負面情緒放任不管也行不通。
我非常重視同情。如果你可以看著自己說“沒事,我明白”,你就同時做了兩件事情-你把判斷從你的情緒里挑了出來,并且允許自己做你自己。我們總是傾向于向外散發(fā)同情心,同情他人、他物,卻常常忘記同情自己。我曾遇到一個年輕的女孩,是她讓我思考這個問題。她走過來問我一個問題。
“我一直在聽人說話?!彼f,“我只是想知道,我是不是同情心過剩了?”
我請她描述一下當(dāng)她聆聽別人說話時發(fā)生了什么。
“這很奇怪,”她說,“當(dāng)我早上起床時,我聆聽我的家人,然后同情他們。從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就一直這樣。工作時人們對我傾訴他們的煩惱,因為他們知道我會同情他們。但最近甚至街上的陌生人也會突然走到我面前,告訴我他們的麻煩。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故事?!?
“你總是花時間來表達同情嗎?”我問。她點點頭。
“我認(rèn)為你并不是在傷害自己?!蔽艺f。她看上去松了一口氣。我接著說:“事實上,我認(rèn)為你非常偉大,可能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很感謝你能這樣做。”
這有點兒出乎意料,她很尷尬。很少會有人說我們的主要問題是對他人的同情心過剩。
“但也有陷阱。”我告訴她,“同情是慈悲的代名詞,而‘慈悲’就是要一起受苦。對此我們必須劃清界限。如果你的同情讓你筋疲力盡,那么它就沒有得到恰當(dāng)?shù)氖褂谩K荒軌嚎迥慊蚴鼓阌X得你像你同情的那個人一樣感覺糟糕?!?
同情的價值對給予的人與接受的人是一樣的。后來,我想過它是怎樣發(fā)生效用的。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判斷的聲音,我們稱之為良知或超我。這聲音不是來自外部的判斷或父母,但它獨立工作,評價我們和我們思想的價值。比如,你對某人亂發(fā)脾氣,后來覺得愧疚,你腦袋里的判斷之聲會說:“你錯了。你可能會有麻煩,你活該?!币苍S這些話從某個角度來說是有幫助的。但是,這個判斷之聲就是你自己,因此如果批判你,它實際上就是批判自己,而沒有獨立、客觀的判斷在里面。那個認(rèn)為你是錯誤或壞的聲音是虛構(gòu)的角色,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角色從不同情他人。為了保持凌駕于你之上的權(quán)力,它必須恐嚇你。
如果你開始同情自己會怎么樣?內(nèi)在的評審團將會慢慢解散。在這個年輕女人的故事中,我覺得她沒有自私地保留她的同情,就像人們說“在看到我的朋友有多壞后,我對自己感覺更好”;相反,她通過傾聽為同情打開了一個通道。我們必須對自己也這樣做。如果該通道是通向上帝的就更好了。最高程度的慈悲具有療愈的作用。當(dāng)你對別人表示同情時,別人的疾苦就被了解到,并被傳遞到了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
我們不是在談?wù)摲艞壸约旱牧贾5?,?dāng)良知變成懲罰,讓你感覺沒價值時,那它就做得太過了?,F(xiàn)在是時候釋放將你束縛于狹隘觀念之中的判斷了。在靈性或上帝的國度-隨便你叫它什么-痛苦是可以被治愈的。通過你的同情,你對療愈性的能量打開了一條通道??释蔀檫@樣的通道,這是生活最大的樂趣,當(dāng)然也是最純粹的樂趣。
第四步:重建你的情緒
任何消極情緒出現(xiàn)時,你都可以用新的東西取代它,我把這個叫做重建你的情緒體。我們腦海中都有一個理想身體的形象-修長、健康、年輕、美麗、有朝氣。但是,我們沒有把它們轉(zhuǎn)化為我們的情緒。情緒,像身體一樣,必須好好地滋養(yǎng)。如果總是一遍一遍對世界作出相同反應(yīng)的話,那它就會變得毫無生氣;如果長期接觸毒素和不良影響的話,它就會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