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的經濟轉型(2)

大通脹與再平衡:“后危機時代”的抉擇 作者:劉煜輝


壟斷行業(yè)在擁有超額利潤的同時,卻基本不分紅。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從2007年才開始要求部分國有企業(yè)象征性地按照稅后利潤的10%或5%分紅,而美國政府部門的工業(yè)企業(yè)的分紅水平在50%以上。即便如此,分紅的錢也大多直接進了國資委的金庫中,也就是說這些錢不可能通過轉移支付變?yōu)榧彝ナ杖氲脑鲩L,而只能變成國資委攻城略地的“再投資”。

不觸動分配領域的核心改革,可能什么也變不了

面對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國政府以慣常的工具予以回應—即在已經破紀錄的高投資率上再加一劑巨額投資,以期抵消掉外需的崩塌,甚至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化工業(yè),從而使中國成為主要經濟體中財政和信貸擴張的冠軍。

這些財政和信貸支持對提升凈消費的作用卻微乎其微。工廠繼續(xù)開工固然有助總體消費,因為就業(yè)率得到了暫時的保證,然而更多地投資生產部門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這些投資的唯一經濟目的在于增加未來產能。

用加速的基礎設施投資來保持高就業(yè)的方式不僅不可持續(xù),而且也沒有解決中期消費過低的問題,而僅僅是把難題的最終到來推遲了數年。如果用貸款修建的基礎設施由于利用率嚴重不足而收不回投資,就會導致銀行系統發(fā)生壞賬。中國家庭也很可能會再次被迫通過緩慢的工資增長和低儲蓄利率的形式為這些投資埋單。產能過剩的繼續(xù)放大只會使中國面對全球及美國消費收縮時更加難以應對。

中國政府渴望帶動國內消費,但如果家庭被迫支付銀行資本結構調整的代價并且繼續(xù)為無利可圖的投資潮埋單,家庭消費將不可能增加。其他國家的經驗也表明,一個長期依賴出口的國家要轉到消費型經濟需要多年調整。最終,唯一有效增加對國內消費依賴的途徑是扭轉收入分配,讓轉移到國家和壟斷企業(yè)部門的收入重新回歸到家庭。

中國政府顯然認識到了經濟內部的生產過剩矛盾正在日趨尖銳,也很明白目前用加大投資的辦法保增長會與未來產能的更加過剩產生矛盾,所以政府已經把抑制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fā)作為宏觀調控的中心任務。政府的確是在做“調結構”的事,但從現行的政策中并沒有看到太多可能改變既有利益結構的方向。

一方面壓抑過剩產能,一方面抬升消費,希望能由此改變總供求失衡的態(tài)勢,但是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這四個社會化大生產的環(huán)節(jié)中,如果問題出在分配,那么只單獨在生產和消費兩個環(huán)節(jié)做文章,而不觸動收入分配領域的核心改革,可能什么都不會變化。

繞開分配的改革而去壓制產能,將會產生新的過剩產能,其邏輯是壓產能—失業(yè)增加—收入下降—消費下降,甚至可能由于中國的產業(yè)資本在國內沒有出路,只能被趕進虛擬的死胡同而導致資產泡沫化,或者大量外流,不可能解決生產過剩問題。

同樣,繞開分配的改革刺激消費,短期增加的消費只能是將未來的消費前移,在刺激政策導致的消費高峰之后,必然連接著未來階段的一個消費低谷,不可能真正提升消費率。自2009年汽車、家電銷售井噴之后,2010年汽車、家電庫存大幅上升。

經濟轉型的攔路虎:壟斷和資產泡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