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
不是智力因素決定的
大家經(jīng)常討論智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智力?這個問題我在學校問過很多同學,回答得各種各樣。有人說,智力就是學習成績好;有人說,是理解力;有人說,是記得牢;有人說,是腦袋靈。
通俗地說,智力是指人的頭腦的聰明程度,即腦筋笨不笨。有的家長對人說,我的孩子腦筋笨,你的孩子腦袋靈。同學之間也常常有這樣的說法:你腦筋多靈呀,多聰明啊,而我挺笨的。腦子活、腦筋靈、腦筋笨這些都是形容聰明的程度,即形容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力是由各種能力而組成,是各種能力的總和。
智力雖然是由能力組成的,但能力不等于智力,能力只是智力的組成部分,但智力又離不開能力。
我們常常聽人稱贊某人說,這個人記性真好,真聰明,這是從記憶能力角度去理解智力。
我們還常聽人稱贊某人料事如神、聰明過人,這是從思維能力的角度去理解智力。其實記憶能力、思維能力都是智力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但智力也離不開記憶能力、思維能力。
我們也常聽人稱贊某個孩子心靈手巧。這句話大體上是從認識能力(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等)與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的角度去理解智力。
1.智力不等于考試成績
在討論智力這個概念時,應該指出有些學生和家長把智力與知識等同起來,甚至把智力與考試成績等同起來。在他們看來,考試成績好就是智力水平高,考試成績差就是智力水平低。這種看法不妥當,這是把智力和知識混同起來。
把智力與學習成績、考試分數(shù)等同起來的看法阻礙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與心理健康因素。
把智力與學習成績等同起來,這就阻礙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阻礙了學生學習信心的增強,阻礙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盡管人的智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實踐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但人的智力并不會在一個星期或半個月之內有很大的發(fā)展。
有一些家長和學生把智力看成是不變的,認為某人聰明是因為天生有個好腦袋,某人笨是因為天生有個笨腦袋。這樣就是說學習成績、考試成績是天生的聰明和笨所決定的。
因此用這種觀點看,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很困難的了,這也是目前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一個借口。我們不是常常能聽到“誰叫我媽媽給我生了個笨腦袋”這樣的話嗎?
某小學六年級學生劉某某學習成績不好,他很貪玩兒,也非常淘氣,經(jīng)常在學校惹是生非。他媽媽經(jīng)常對他講,你小的時候從床上摔到地上好多次,把腦袋摔壞了,所以笨,考試成績不好。你笨不要緊,你干什么總惹是生非呢?在院里你欺侮小孩,家長來找媽媽,多不好意思。
其實這個孩子并不笨,他出去惹是生非若沒有點小聰明還做不出那些事來呢。后來參加過一次智力測驗,才發(fā)現(xiàn)他的智力水平不低,是一般的智力水平。
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說,我媽媽過去總說我笨是摔的,我也覺得既然是摔壞了腦袋,那笨怎能改變呢?我這個笨腦袋能考出現(xiàn)在的成績就不錯了。我的智力水平既然和大多數(shù)同學的一樣,那么普通同學能達到的學習水平我也能達到。
從此,他對提高學習成績有了信心,而且又很努力。一個多月后期中考試,他的成績從班里的倒數(shù)幾名排到班里的第12名。他媽媽非常高興地說:“原來我的孩子并不笨?!?/p>
同樣是這個學生,同樣的智力,先前不用功學習成績不好,后來用功了,學習成績很好。這說明學習成績不能和智力畫等號。
不可否認,目前有的學校、有的班確實有一兩個弱智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好,這與他的智力水平低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這類學生中,智力水平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認為,我們不能以中小學學生學習差或學習困難而斷定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低,這在歷史上是有教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