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家、藝術家傳記來看,有一些人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并不好,有的還是劣等生,有的甚至被稱為笨蛋。著名植物學家林奈、生物學家達爾文、哲學家黑格爾等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都不佳。還有大文學家巴爾扎克、大仲馬、著名戲劇家易卜生在學校里都是劣等生。
許多名人在學校里學習成績都不好,自然不是由于智力差,而大多是因為他們對某一專業(yè)或某一活動的愛好達到了著迷的程度。例如林奈學習成績不好,卻非常愛好植物研究。拜倫、雪萊、歌德等在大學讀書時熱衷于作詩,無心學習功課。蒸汽機發(fā)明家瓦特在上課時總是思考其他問題,終日沉思,學習成績不好。哲學家休謨從小就喜歡思考問題,因此常常顯出發(fā)呆的樣子,連他母親都認為他腦袋遲鈍。
我在這里鄭重說明,上面列舉的那些著名科學家、藝術家等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并不好,后來卻成為了名人,在科學上、藝術上對人類做出了貢獻,我絕不是提倡同學們在學??梢詫W習成績不好,將來就可以成為名人。我想說的是,就同學們的實際學習成績來看,可不能輕易地把學習成績不好歸結為腦袋笨、智力差。
據(jù)我的研究,弱智的同學學習成績差與智力發(fā)展水平低有密切關系。實事求是地說弱智是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既然自己弱智反正學習成績不會好,就放松了努力。不努力也同樣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據(jù)我對北京市3萬多名中學生的調(diào)查研究,智力發(fā)展水平一般的同學(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智力發(fā)展水平一般),他們的學習成績好壞主要不是智力因素決定的,而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與心理健康因素決定的。
因此我認為,目前中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潛在因素很大。我們現(xiàn)在很多家長、老師和同學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費盡了心思,但成效并不大。
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青年心理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青年心理學,其印數(shù)達到85萬冊,是有史以來我國心理學著作發(fā)行量之冠。我在那本書里對我國的教育情況有這樣的概括:“在我國的學校存在著滿堂灌、題海戰(zhàn)術、頻繁考試、單純追求分數(shù)、單純追求升學率的情況。”
20多年過去了,我國學校的這種情況并沒發(fā)生多大變化,滿堂灌、題海戰(zhàn)術、頻繁考試對學習成績的提高并沒幫多大的忙。
我的思路是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因素,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有所提高。
從我國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現(xiàn)在該是重視非智力因素與心理健康因素在學生學習成績中的作用的時候了。
我的指導思想是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這個想法是否正確、是否可行是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的。我在北京市某中學的實驗研究證明,我的思路是可行的,并且簡便,已取得初步的成效。這個研究是在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進行的。
智力與知識是有區(qū)別的,我們不能把智力歸結為知識本身,智力的形成與發(fā)展要比知識的掌握慢一些。我們可以在一個月、兩個月內(nèi)使學生掌握很多的歷史知識、地理知識、語文知識,但我們不可能在一個月、兩個月內(nèi)使學生的智力獲得很快的發(fā)展。
知識的掌握是無限的,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F(xiàn)在很多六七十歲甚至80歲的老年人還在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的知識。而一般說來,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智力已有所衰退,一般認為智力發(fā)展到20多歲已到了人生智力發(fā)展的高峰,而人的知識的掌握是無限的。
我們在討論到智力與知識的區(qū)別的同時,也要看到智力與知識的密切關系。
學生的智力是在社會實踐、教育與教學過程中通過知識的掌握發(fā)展起來的。沒有掌握知識的活動,學生的智力就無從表現(xiàn),也無從發(fā)展。掌握知識的速度和難易又依賴智力的發(fā)展水平。